花费近两个小时,行驶过一道道弯路,到达桓仁满族自治县五里甸子镇大镜沟村时,已是午间时分,春光明媚,暖意融融。在王广福书屋门口,几位老人围坐在一起,边享受惬意的暖阳,边谈论《三国演义》。
“为什么关羽不跟随曹操?”“曹操为什么非杀吕布?”“诸葛亮如果听从魏延的建议会怎样呢?”如果不是熟读过小说,肯定没法问出这些问题来。看到记者来访,70多岁的王广福老人热情地向记者打招呼,记者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场春日读书讨论会中。
想要了解王广福的读书历程,还得从他参加工作后说起,那时,他每次到县城办事,总是要抽空去一趟新华书店,选购自己喜欢的图书,非要等到回程的客车即将发车时,才肯手捧一大摞书籍从书店走出来。50多年间,他边读边藏,逐步建起一座藏书一万多册的私人书屋。2014年,王广福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授予“书香之家”称号,县图书馆也将王广福聘为名誉馆员,并向其赠送图书、书柜等物资。
王广福喜欢读的书种类很多,从历史演义到法律法规,再到卫生保健,乃至农业科技,他都爱不释手。在众多书籍中,与农业、农村息息相关的书籍是王广福的最爱,他从各类农业、农村类型的书籍中学习到许多特色产业知识。王广福世代居住的大镜沟村是个两山夹一沟的山地地势,从古至今,当地村民都是从土里刨食,想脱贫致富无异于痴人说梦。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广福从一本书里认识到了大榛子这一农作物,在进一步学习中,他觉得当地的气候环境比较适合种植大榛子,便在自家的地里试栽一亩。三年后,王广福终于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此后的几年里,他的大榛子产业越做越好,如今已经拥有近30亩,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
创业之初,乡亲们对王广福照着书本种榛子的行为深表怀疑,说他是“书呆子”做白日梦,可是,当王广福赚到第一桶金时,村民们认识到了书本的神奇力量,纷纷跟随他种起了大榛子,也开始到书屋来读书、借书。他总是耐心地向大伙儿推荐书籍,从不吝啬,一来二去,他的书屋就成了乡亲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大家聚在一起就是讨论小说故事,交流生产经验。后来,他又带领乡亲们养鸡、种中药材,彻底摆脱了过去一穷二白的生活。
近年来,桓仁县参药技术员、先进养鸡重点户和劳动致富冒尖户等多项荣誉让王广福声名远播。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年过古稀的王广福仍对阅读情有独钟,仍在用自己从书本汲取的知识为家乡的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在王广福家书屋的门上有这样的一副对联:“家有藏书墨香远,门无俗字竹风清”,这正是王广福长久以来追求的品格。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