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园暮雨细泱泱,韭叶当篱任意长。”一场淅淅沥沥的春雨下过,满园的韭菜齐刷刷地冒出泥土,根白如玉,叶似翡翠,鲜嫩欲滴,散发出一种淡雅的清香,令人心生欢喜。历代文人墨客也颇爱韭菜,留下了不少优美的诗词文赋。

韭菜四季常绿,可终年供人食用,但论及味道,要数早春时节的品质最佳,素有“春季第一菜”的美誉,在我国有几千年的栽培史,《诗经》里就有“献羔祭韭”的记载。能拿来敬神祭祖的,当然是好东西,可见其尊贵的地位。《礼记》上也说,“庶人春荐韭,配之以卵。”说的是春天的韭菜风华正盛,配上黄灿灿的鸡蛋,用来祭祀先人。

《山家清供》中有一段记述:南北朝时期的周颙隐居于钟山,清贫寡欲,终年食蔬。文惠太子问他:“菜食何味最胜?”他答曰:“春初韭菜,秋末晚菘。”此处早韭,指早春新韭,菘是白菜。就是说古人把早春的韭菜和晚秋的白菜当做最佳的时蔬享用。

杜甫《赠卫八处士》中云:“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春雨淅沥的夜晚,老友久别重逢,主人披蓑戴笠,到菜地里割几把头刀韭菜,烹煮黄粱聊作新炊,虽是粗茶淡饭,却是情真意切,主宾开怀畅饮,吃得齿颊生香,真是令人神往。可以想象,杜甫一生坎坷,饱经离乱,那一夜在融融烛光下,品尝散发着黄粱小米饭与春韭香味,与故人相伴话旧,对于他来说是多么值得眷恋和珍重啊。

苏轼《送范德孺》中云:“渐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春盘又称辛盘,因盘中盛有小蒜、大蒜、韭、芸薹、胡荽这五种辛辣蔬菜而得名。古人在立春日开始时吃五辛,是认为经过一个冬天五脏中积攒了许多浊气,要借辛辣之物驱除之。苏东坡是一位美食家,他对春韭情有独钟,每到春寒料峭之时,他总忘不了与友人们一同兴致勃勃地前往郊外的原野采割野生的春韭,然后大家围炉而坐,烹而食之。

五代书法家杨凝式吃了朋友送来的羊肉和韭花后,立即提笔赞道:“当一叶报秋之初,乃韭花逞味之始。助其肥羜(zhù,小羊),实谓珍羞,充腹之馀,铭肌载切。”从帖中看,这位大书法家吃的韭花酱佐羊肉,香鲜味美,回味悠长,竟然书札以记,为后世留下了可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季明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王徇的《伯远帖》相媲美的“天下第五行书”《韭花帖》。

古诗词吟咏韭菜的还有不少,如李商隐的“嫩割周颙韭,肥烹鲍照葵。饱闻南烛酒,仍及拨醅时。”刘子翚的“肉食嘲三九,终怜气韵清。一畦春雨足,翠发剪还生。”陆游的“鸡跖宜菰白,豚肩杂韭黄。”黄庭坚的“韭菜照春盘,菰白媚秋菜。”高启的《韭》诗:“芽抽冒余湿,掩冉烟中缕,几夜故人来,寻畦剪春雨。”郑板桥更是把春天吃韭菜的情景融进诗中:“春韭满园随意剪,腊醅半瓮邀人酌。”剪下春韭配以腊香烹饪,邀邻居老友一起把酒言欢,细品韭之鲜味,不亦乐乎。

钟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