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早上7点47分,K7507次列车准时从沈阳站发车,驶向 263 公里外的桓仁满族自治县五女山站。在高铁网加密成型的今天,这趟全程耗时近5个小时的公益性绿皮“慢火车”,依然是省会沈阳市和我市桓仁满族自治县之间唯一的火车线路。它以全程41.5元的普惠票价、日均6个经停站的密集布局,填补了公路难以覆盖的交通空白,满足了沿线居民求学、务工、经商、探亲、旅游等出行需求,成为连接省会城市与辽东边陲县城的“民生纽带”。

据了解,K7507次列车于2019年4月9日正式开始运营。这趟列车的开通,彻底结束了本溪市和桓仁县之间不通铁路的历史,还直接带动了沿线17个乡镇旅游、物流等产业加快发展,激活了区域经济活力。该趟列车的列车长刘俊岭告诉记者:“这趟列车开通后,不仅破解了沿线居民‘出行难’问题,方便大家进城办事、就医、求学,同时还可以助力沿线旅游资源开发,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这条线路上的旅游景点比较多,像本溪满族自治县内的本溪水洞、老边沟、铁刹山,桓仁县内的五女山、大雅河漂流,铁路会将这些景区串联起来。每年从清明节开始到国庆节期间,旅客人数会逐渐增多。他们中有的是进城卖货的村民,有的是返乡探亲的游子,有的是去桓仁县观光旅游的游客。我们非常欢迎大家乘坐这趟列车,全体工作人员会秉承一切为了旅客的服务理念,让旅客享受到舒适、安全的高品质出行体验。”

刘俊岭是一名拥有16年从业经验的列车长,自从6年前K7507次列车开通后,他就开始值乘这条线路,并见证着这趟列车的变化。“最开始这趟车还是能开窗的那种绿皮车,为了提升乘客出行体验,近年来,我们持续推进车型升级改造。现在的车是封闭式空调车,车厢内配备插座,满足乘客充电需求,此外,车上还配有哺乳室和方便残障人士使用的座椅、坐便,供特殊旅客使用。”刘俊岭说。

工作中,刘俊岭认真负责,从列车始发到停靠终点站,他都会兢兢业业做好自己手头的每一项工作。当记者询问刘俊岭,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中,他和同事们如何保持工作热情时,刘俊岭回答说:“反反复复走一趟车,有时候确实会产生厌烦、疲劳情绪,每当这种情况出现时,我们团队内部会互相沟通、鼓励,化解负面情绪,在工作结束后,单位也会为我们安排一些丰富的文体娱乐活动,来缓解疲劳和工作压力,保障大家的身心健康。”

上午9点10分,K7507次列车驶入本溪火车站。本溪站是这条线路上比较特殊的一站,因为在这里,列车需要进行转向作业。在列车停稳后,车辆乘务员王连俊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在机车摘解开后,他先是插上防护号志,接着将风管吊起,塞门关闭,车钩闭锁。等机车连接好,与司机进行无线通话后,王连俊又会对车上的风表进行简略试验,之后撤除防护号志,等待开车。每做完一项工作,王连俊都会用手机拍摄图片,发送到工作群中,在忙活了近40分钟后,火车再次启程,暂时结束一天工作的王连俊也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据王连俊介绍,他进入铁路部门工作已有33年,从事车辆乘务员的工作,也超过了20个年头。他告诉记者:“乘务员要保障列车行驶安全,并对运行途中所出现的情况进行应急处理。这项工作挺繁琐,但为了保障乘客们的出行安全,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我们都必须尽职尽责做好每一项工作。当我们休班时,每个月还要去沈阳进行两次常规学习,每次车体换型,还要进行特殊培训,这些举措,都是为了乘客的出行安全负责。”虽然工作很辛苦,但王连俊却表示,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每次将旅客安全送达目的地,他都很有成就感。

K7507次列车在群山之间不断前行,坐看窗外美景,享受优质服务,让旅客们的心情很惬意。来自沈阳的李女士要在清明节去爱人的家乡桓仁满族自治县祭祖,她是第一次乘坐K7507次列车,忘记给手机充电的她,上车后发现车上有插座,工作人员还为她提供了一个充电插头,这样的初体验,让李女士对本趟列车赞不绝口。家住桓仁县八里甸子镇的伍女士已多次乘坐这趟列车了,她对记者表示:“没通火车之前,只能坐客车,出行时间长、费用高,体验也不如火车好。这趟列车开通后,确实极大方便了我出行。”

如果说高铁带来了出行速度,那么“慢火车”则让大家感受到了民生温度,在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同时,也彰显了铁路部门的社会责任和担当。

上午10点57分,K7507次火车达到小市火车站,记者走下火车。3分钟后,火车缓缓启动继续朝着五女山车站的方向前行……

本报记者 郭心晖 通讯员 卢宝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