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撕去残冬的尾页时,娃的老师布置了一项亲子活动作业——周末,请带孩子到郊外寻找春天。原来不是春信迟到,而是钢筋森林里的我们,早遗失了接收季节变化的触角。
这项作业布置得好啊!在课堂上讲解一百遍春天,不如让娃到大自然中,更直观具体地感受、拥抱一次春天。周五晚上,我一直冥思苦想,到哪里能找到美丽的春天景色呢?眼角瞥见书桌上的《小学生必背古诗》,随手翻开了一页,是骆宾王的《咏鹅》。心中顿时有了主意。
早上,我带娃直奔天鹅园区。春江水暖鸭先知,鹅也是晓得的。绿意盎然的湖水里,黑天鹅把自己独特的天鹅颈,弓成一个问号,在粼粼波光里打捞散落的诗行。白天鹅在水中,犁田一样,用通红的蹼,拨呀拨地把水面犁出一道又一道纹路,每一个涟漪都是水写的诗行。岸边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倒映在湖水中,风来,树动,影也动,水也动,鹅信步闲游,一幅多么入诗的画,一首多么入画的诗。小人儿突然化身诗人,洋洋朗诵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点拨清波。”
我们沿着河堤慢慢行走,拾取春光的碎玉。河堤两旁,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柳丝垂落青绦万缕,垂钓春水。风起时满树碧玉叮当,我随口漏出半阕《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小诗人马上接出后两句诗,还说二月春风是裁缝,给每片叶子缝上锯齿花边。
宽阔的草坪是放风筝的最佳场地。蔚蓝的天空是舞台,洁白的云朵是背景。生活在不同地域、不同时节的动物们,汇集在天空中,办起了热闹的聚会。蜈蚣吞吃着流云,金鱼摆尾搅动气流,燕子掠过时撒下清亮的童谣。有纸鸢忽地俯冲,栽进蒲公英丛里,纸鸢的小主人坐在草地上愁眉苦脸的。娃上前,拾起断线的蝴蝶,用手揩去翅膀上的春泥,安慰道,风筝落下来没关系,趁着东风,再放上去就好了。我惊呼,这不是《村居》吗?两个素不相识的小朋友,在我的提醒下,把吟诵了千年的字句,与眼前的场景对应了起来: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小朋友眼睛里……”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唱着歌,蹦蹦跳跳地从我们身旁走过。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春天在红的花、绿的草里。娃开始采摘野花,说要把春天带回家。“妈妈,天鹅为什么总昂着头”“许是在等哪片云变成笺纸?”“不对!”娃举着攥满野花的手,“它要给春天写回信呀!”
白的鬼针草,黄的鹅菜花,粉的梅花,此刻正在玻璃瓶里舒展根系。每一个春天都该如此——把眼睛借给露水,让掌心住进清风,而诗,会从万物裂缝里长出嫩绿的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