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摘要)
  (市十七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

  2023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依法监督和省法院的有力指导下,在市政府、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确定“12416”总体思路,以理念创新为抓手,能动司法,服务大局,为助力本溪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了积极贡献。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51520件,审结44991件;其中,市中级人民法院受理4410件,审结4161件;全市法院法官人均结案189.83件。全地区一审服判息诉率、执行完毕率等8项审执质效指标列全国第一方阵。

  一、树牢“能动司法”理念,积极服务大局,交出护航发展“有力”答卷

  始终围绕党和政府的决策部署践行司法担当,在全市大局下谋划,在发展大势中作为。一是服务保障三年行动。第一时间制定《为本溪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提供有力司法保障的实施意见》,同时开展6个配套活动,构建起服务三年行动“1+6”工作体系,得到上级领导批示肯定。受理知识产权案件568件,其中558件以撤诉、调解方式结案,被《辽宁高院简报》报道,1个案例入选第一届辽宁数字经济法治论坛十大典型案例。开展做企业“司法服务管家”专项活动,对接行业商会10家,走访重点企业113家,向企业派出司法管家95名,组织送法活动11次。妥善审结7件破产清算案,核销债务7467万元,盘活土地21.5万平方米、厂房1.3万平方米,安置职工1500人。全市法院共审结涉企案件7084件,执结涉企案件4787件,为企业执行到位资金3.94亿元。二是积极参与平安建设,依法严惩杀人、抢劫、盗窃、敲诈勒索、电信诈骗等严重影响百姓安全感的违法犯罪,共审结各类刑事案件1553件,判处犯罪分子1810人。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涉黑财产处置坚持依法执行与保障发展相统一,走出一条“双赢之路”,被最高院誉为具有创新性、可推广性的“辽宁经验”。主动践行宽严相济,集中开展“轻罪快判、回家过年”专项行动,《人民日报客户端》《法治日报》《辽宁法治报》予以报道。三是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建立司法行政联席会议制度,本溪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推进调研成果转化,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征地拆迁工作的司法建议》。与党校联手打造全市首个“依法行政现场教学基地”,助力提升依法行政水平,新收行政案件数量同比下降2.75%。有针对性开展特色普法活动,让法治深沁人心、涵养社会。四是助力建设幸福本溪,注重发挥司法指引、教育和规范的作用,树立行为规则,传递社会正能量,提升人民幸福感,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和谐因子。

  二、树牢“如我在诉”理念,关注民生福祉,交出司法为民“暖心”答卷

  持续开展“为民办好小案、小事”专项活动,把增进民生福祉融入审执工作全过程,被评为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最佳服务成果”。一是从优化诉讼服务入手,提供热线服务13183次,网上立案3850件,网上调解7595件,电子送达20243件。多个法院诉讼窗口被评为“清风辽宁政务窗口”和本溪市“雷锋号”“文明号”。二是从强化源头治理入手,加强“四所一庭”联动,实现“一乡镇一法官”;制定医疗纠纷、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诉调对接方案,实名认证53名律师参与在线诉前调解,构建起多元化、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解决体系。源头治理初显成效,全地区新收案件同比下降近10%。三是从狠抓强基工程入手,坚持强基导向,聚力服务市域治理和乡村振兴,建立23个法官基层工作站。本溪中院强基工作向全省法院介绍经验。四是从维护民生权益入手,审结婚姻、继承、抚养、赡养等案件4206件,依法保护妇女、儿童、老人等弱势群体。审结买卖、租赁、承揽等合同纠纷10227件,审结民间借贷纠纷3345件,为诚实守信撑腰站台。审结涉及医疗、教育、就业、住房、出行等领域民事案件6315件,助力推进医疗改革、“双减”政策落实和创城会战。共发起网上执行查控23598件,惩戒失信6204人次,限制高消费7906人次,共执结案件22956件,执行到位42.1亿元,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三、树牢“公正与效率”理念,狠抓执法办案,交出审判管理“创新”答卷

  一是创新改革专业法官会议。首创跨部类、跨审级、跨院别的专业法官会议,人民日报融媒体予以报道。二是创新成立中院速裁团队。用15%的民事法官办理了36%的民事案件,结案平均用时较民事案件总体平均用时少了13.31天。三是创新助理全程辅助办案。调整法官助理职责定位,搭建助理锻炼平台,助理全流程协助办案已占案件总量的49.96%。四是创新评查指导机制。采取常规评查、重点评查、专项评查、交叉评查相结合的方式,构建多维度、多层级评查机制。全市法院调解率同比上升2.93个百分点,上诉案件平均流转天数同比下降12.27天。

  四、树牢“忠诚干净担当”理念,致力队伍建设,交出治院管警“从严”答卷

  一是始终如一抓铸魂。始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第二批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组织党组学习、支部集中学习42次,以加强党建筑信仰、聚人心、增干劲、塑新风。二是锲而不舍抓素能。打造审判、培训、研究“三位一体”的人才孕育机制。2篇案例荣获全国法院优秀案例,1篇论文荣获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年度论文二等奖,13人在全省“评推树”活动中获奖。三是持之以恒抓管理。持续加强干警的廉政教育,加大“三个规定”落实力度。加快推进“青年干部成长工程”,提拔的各级干部中,“80后”占61.43%。市法院青年突击队被授予“本溪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五、树牢“阳光司法”理念,用心联络沟通,交出接受监督“积极”答卷

  认真落实市第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的工作部署,认真办理代表委员的建议和意见,全市法院邀请代表委员视察法院、开展座谈、旁听庭审、见证执行等340人次。认真接受市人大对法院开展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评议,认真办理市政协《关于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助力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建议案》。自觉接受监察机关监督,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以阳光公开促公正、树公信。

  2023年,全市法院坚决执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紧密围绕“六个年”活动要求,攻坚克难,干在实处,为本溪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提供了坚强的司法保障,全年收到锦旗125面、感谢信15件,共有80个集体、302名个人荣获市级以上表彰奖励,展现了新担当、新作为。

  2024年,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笃学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锚定省法院“上台阶、创一流”、推动审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工作定位,积极回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司法需求,更加注重系统观念、法治思维和强基导向,坚持服务大局,时刻胸怀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心聚力、踔厉奋发,着力实现审判工作现代化,为本溪振兴发展提供更加坚强的司法保障。

  一、筑牢政治忠诚,在加强党的建设上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充分运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成果,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持党对法院工作的绝对领导,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对标对表市委的重大决策部署,找准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以政治引领推动审判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二、做优精准服务,在保障振兴发展上守正创新、勇毅前行。抓紧抓牢新时代能动司法,深入落实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扛起服务保障本溪全面振兴新突破的司法担当。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严惩各类犯罪,妥善化解民事纠纷、行政争议。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以公平为原则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

  三、聚焦公正效率,在强化审判管理上守正创新、勇毅前行。坚持“公正与效率”主题,以智慧法院、科技赋能为加持,深化“一体化、精细化、闭环式”管理,用好用实大数据分析研判和审判质效“面对面”评议,深挖释放专业法官会议改革、速裁团队改革的工作成效,实现质量、效率和效果“三位一体”,促进全市法院审判质效一体迈进、贯通提升。

  四、坚持司法为民,在守护民生权益上守正创新、勇毅前行。牢固树立“如我在诉”理念,接续开展“为民办好小案、小事”专项活动。以诉服中心为主体,以移动微法院、12368热线、辽法云亭为辅助,汇聚一体化、智能化、多元化诉讼服务新动能。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强基工程为载体,延伸司法触角,在前沿消灭矛盾,在一线践行“抓前端、治未病”。

  五、锻造法院铁军,在强担当树新风上守正创新、勇毅前行。更加严格地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强力锻造堪当重任的法院铁军。“审学研”+“评推树”,一体化提升队伍素质能力。加快实施“青年干部成长工程”,塑造领军人物,有力带动“百花争艳、千帆竞渡”。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纪检监察、检察机关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以监督促担当、转作风、树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