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建言资政 凝聚合力助力振兴
——十四届市政协常委会2023年工作综述
2023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十四届市政协常委会以服务本溪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为主线,以“创建政协模范机关、实施六个提升工程”为抓手,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为打赢三年行动首战、实现本溪全面振兴新突破作出了积极贡献。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夯实共同思想政治基础
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跟进学习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市委具体要求。坚持在市委领导下开展政协工作,请示报告重大事项、重要工作39次。发挥市政协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协履职全过程、各方面。坚持寓思想政治引领于政协经常性工作之中,主席会议成员走访委员、谈心谈话85人次,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300多人次,进一步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持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各层面学习160余次。深化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形成理论研究成果24篇。深入推进委员读书活动,举办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读书学习培训15期。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精心制定实施方案,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举办读书班4期、专题党课12场、专题调研20项, 推进检视问题整改16个,健全民主监督、委员考核等方面制度43项。
着力提升党的建设水平。坚持以党建引领政协履职实践,严格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政协党的组织体系,推动党建责任上下贯通、高效落实,实现“两个全覆盖”。召开市政协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巩固省委巡视反馈意见整改成果。深入开展警示教育和以案促改工作,打造高水平政治生态。
围绕中心大局履职 提升建言资政质效
聚焦党政工作的重点多层协商。紧扣市委“34456”发展战略,全年开展重点协商10项、提交提案221件,调研报告53篇。召开“深度开发‘原字号’、助推我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持续为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蓄力赋能。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和常委会会议协商,为营造更好的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等提供“政协方案”。以搞好红色资源挖掘利用、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进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民营经济发展为题广泛协商;以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提升林业碳汇能力为题视察调研,助推形成创新驱动、改革推动、开放带动的良好发展格局。围绕乡村振兴开展系列协商活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见效。
聚焦群众关心的热点积极建言。持续跟踪市政府10项民生实事落实,开展民主监督19次,推动好事办好、实事办实。着眼补齐民生领域短板深入调研协商,注重发挥“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作用,四级政协委员参与协商活动410余次,促成346个热点难点问题解决。
聚焦企业发展的难点务实作为。认真落实市委“领导干部进园区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要求,22名机关干部对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创造性组织市政协32名处级以上机关干部担任73户政协委员企业“服务秘书”,走访企业270余次,协调解决问题28个,累计协调融资1200万元,清理拖欠款700万元。
坚持大团结大联合 汇聚振兴发展合力
合作共事汇聚正能量。与各党派团体开展联合调研、联动协商23次,积极为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履职创造良好条件。密切同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沟通联络,及时反映意见诉求。组建参政议政人才库,为高质量履职建言提供支撑。
团结联谊扩大同心圆。组织少数民族和宗教界委员积极参与省政协调研协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围绕我市侨联基层组织建设开展视察,推动本溪湖工业遗产群列为“辽宁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增信赋能传播好声音。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话发展促振兴”为主题,举办委员讲堂13场,800余人次参加活动。挖掘创作“本溪故事”258篇,为展示本溪良好发展预期、提振全市发展信心传播了正能量。
推进固本强基 持续加强政协自身建设
强化委员责任担当。组织开展“奋进新征程,履职促振兴”主题实践活动,号召委员积极投身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共提出意见建议302条。举办市政协委员、常委培训班,分级分类培训400多人次。注重发挥界别委员专业特长和资源优势,增设环境资源界别,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实施办法》。
提升机关建设标准。持续深化创建政协模范机关,以机关带系统、转作风、抓落实。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持续深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躺平式”干部专项整治,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
增强政协系统合力。围绕沈阳现代化都市圈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及协同发展等主题,与省政协协同开展调研协商活动3次。认真学习贯彻中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市县政协工作的意见》和省委实施意见,协同各县区政协就“两个薄弱”问题进行专项调研。组织召开市县(区)政协主席座谈会,全年开展联合调研10项、联动协商3次,构筑市县两级政协履职“共同体”。
本报记者 穆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