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4  自2020年9月中旬“一网通办”百日攻坚行动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强力推进“一网通办”工作的部署要求,开启百日攻坚、百日无休的工作模式,加快落实简政放权、压缩审批时限、打破信息孤岛、加快数据归集共享、提升实际网办率。经过100天的艰苦奋斗,我市全面达成“一网通办” 百日攻坚行动的各项工作目标,网上“可办、实办、快办、好办”的基础工作得到夯实,为进一步提升全市营商环境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谓“一网通办”,是指依托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政府服务数据资源、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推行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推动企业群众办事线上只登录一次即可全网通办。



 可以说,我市“一网通办”工作基础较为薄弱,力量不足。然而,市委、市政府将其作为 “一号工程”高位推进,从市政府到各县区、各单位都分别成立了“一网通办”领导小组,加强跟踪督导、协调配合,工作力度强劲有力。对标省里确定的“35+1”项工作指标,各县区、各部门制定时间表、路线图,逐项对照销号,特别针对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统筹谋划、协调配合、攻坚克难、扫清障碍,使“一网通办”各项工作逐一落到实处。



 做好数据的“加法”



 实现互联互通共享



 以往,每个政务部门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如果不打通,就使得企业和群众向A部门提交的材料,到B部门要再提交一次。因此,一网通办的前提必须是实现平台归一,数据互通。



 百日攻坚中,我市加快市级自建系统的对接工作,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6个自建系统全部完成与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共享平台对接任务,统一入口出口、统一事项库、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证照、统一电子印章、统一“好差评”;完成全市89类电子证照111万条数据接入省共享交换平台,完成全市374个电子印章申报归集和272个电子印章制作工作。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办事指南、办理状态等信息,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实体政务服务大厅同源发布,实现线上线下“一套服务标准、一个办理平台”。



 同时,把住“进厅上网”出口关,将全市24671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按照“应进必进”原则,全市6861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除48项不适宜进厅事项外,其余全部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用线下的集中推动线上的整合,努力做到“三集中、三到位”。



 为加强“辽事通”对接应用,我市对照省营商局确定的60项对接上线指标,结合市情完成了48项便民服务事项与“辽事通”实现对接,推进数据共享应用,群众在手机端即可完成相关事项办理,同时完成我市自选的16项政务服务事项与“辽事通”对接,实现了更多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在此基础上,各县区、各部门深入挖掘国家、省级政务服务326项共享数据资源在业务中的应用,制定本县区、本部门《共享数据需求清单》,提高全市对国家、省级共享数据的申请率,推进全市政务数据应用共享。



 在推进硬件建设的同时,我市努力营造“一网通办、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知晓”的浓厚社会氛围,积极引导群众“网上办事”,


  杜绝“体外循环”。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体大力宣传,企业和群众知网、用网的参与度明显提升,各县区、各部门干部职工每天登录政务服务网站也已经成为工作习惯,网站访问量明显提升。各级政务大厅通过主动帮办、引导服务等方式,推进全市审批办件通过一体化平台进行办理,“实际网办率”从最初的不足5%,提升至41.21%。全市500项“一件事一次办”单一事项线上运行,上线跨部门联办“一件事”事项9个,实现了办件数量、质量“双提升”。


  做好简政的“减法”


  推进事权全链条下放


  作为全省政务服务流程再造工作试点城市,我市全链条下放的原则,落实“简政放权123工作法”,即“成立1个专班、加强2个监管、理顺3种关系”,实现职权事项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市县两级组建“事项梳理流程再造”工作专班,组织全市36家市直部门、5家中省直单位、两县四区和高新区管委会的审批工作人员对市本级4875项和县区5420项政务服务事项进行重新核定,使全市政务服务事项执行标准更加统一。


  同时,我市配合省营商局完成了省、市、县三级政务服务事项主项3705项、子项5165项、业务项8371项梳理核定,完成省级取消下放1005项行政职权承接工作,共取消、下放、调整市级行政职能3420项。其中,取消141项、下放354项、调整139项、新增1项、承接省级事项1914项,赋予高新区及各县(区)产业园区670项,清理规范高新区、平山区和溪湖区产业园区150项,向平山区政府下放51项。此次放权针对性更强、精准度更高,全面理顺了政府和市场之间、市县(区)两级政府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三种关系,有效减少了不必要的审批、释放了地方活力、解决了部门之间职权不清的问题。


  做优服务的“乘法”


  释放经济社会活力


  “一网通办”,落脚在“办”,不但可办,而且要快办好办。为此,我市各县区、各部门纷纷出台“新政”,做优服务。


  市住建局、市自然资源局等部门优化再造审批流程、细化工程建设项目类型,形成13大类示范文本、13张审批服务流程图,将平均审批时限压减至59个工作日,其中社会投资小型仓储类工程项目压减至29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完成与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对接,实现与国家平台数据实时共享。截至目前,该系统累计运行288个项目、412个工程建设事项,项目审批全流程网上办理。


  市住建局推进商品房交易、存量房交易、房屋抵押、房屋租赁、房屋交易资金监管系统升级,推进“网上通办”,各房地产开发企业、中介机构、银行和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房屋交易、抵押、租赁等各类业务。


  市工信局加大惠企政策宣传,整理汇编包括税费减免、财政金融、就业用工、助力企业发展等4个方面53条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清单,面向全市企业发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依申请即办事项由46项增加到79项,超四成依申请事项实现“立等可办”“立等可取”。


  市公安局以建设公安综合窗口为“结合点”,选择10家城区较大派出所作为试点单位建设“公安综合服务窗口”,将户政、交管、治安和行政审批等4大类66项具体业务办理权限下放至基层派出所,增加自助终端,真正实现“一窗办、就近办”和“自助办、随时办”。把前移服务关口作为“落脚点”,全力打造“五公里服务圈”,车驾管、违法处理、保险等3大项34小项业务实现一条龙、一站式服务,切实将服务送到企业群众家门口。


  市税务局开启“一网通办”提质增效“快进”模式,进一步压缩办税时限,退税平均2.4天办结,较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8个工作日提速70%;“非接触式”办事事项深度拓展,10个办税网点全部实现“网上通办”;自主开发“新手易税服务站”微信小程序,为办税人提供“管家式”专属服务。


  市人社局成立“一体化”业务、公共服务业务、就业创业服务等10个工作专班,组织全员参与“智慧人社”信息系统建设,逐个梳理审批事项、优化业务流程,积极构建统一规范的数据及业务流程体系和线上、线下“一网通办”的服务模式。


  据统计,“一网通办”百日攻坚行动期间,全市政务服务“进厅上网”率实现100%,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100%, 累计向全国一体化平台报送办结业务10万余件,网上实办率达到41.21%, 超过了省政府确定的40%的工作目标。全市3865项依申请类事项实现全程网办,全程网办率为58.41%;汇聚“好差评”评价数据3.4万余件,群众差评率为零。“辽事通”上线便民服务事项48项。政务服务“四减”工作持续深入,全市6861项依申请类事项平均办事时限压缩79.74%,平均办理环节2.65个,平均申报材料3.97个,平均跑动次数0.44次,即办件比例达到42.66%,政务服务流程不断优化,企业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尤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