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5日,我市溪湖桥改造工程正式施工,举“市”瞩目。这是我市首座悬索桥,带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连接着主城区和溪湖区,一经建成便是地标一般见证并陪伴城市发展。如今,桥梁主体结构全部完成;现浇梁全部浇筑完成,共7联;主塔上部结构全部完成;悬索系统全部完成;桥梁两端顺接路基工程及路面底层沥青已完成,引桥和匝道桥底层沥青已摊铺完成,预计12月30日前达到通车条件。工程一路建设,不时引来百姓远远驻足观看,大桥位于太子河市区段上游,呈南北走向,连接滨河北路与滨河南路,是连接主城区和溪湖区的重要交通咽喉,也是沈丹公路过境复线上的主要桥梁。饱含着山城百姓记忆的原溪湖大桥始建于1937年,服役时间超过70年,结构性能和通行能力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但仍然在一代人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新旧溪湖桥交替为百姓服务,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不再使用的原溪湖桥也得以保留,用它的斑驳诉说往昔。

  第一座悬索桥克服重重阻碍落地山城

  溪湖地区是我市住宅区密集、人口集中的地带,每天车流量及人流量都非常大。原溪湖大桥作为连接主城区和溪湖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始建于1937年,服役时间已经超过70年,结构性能和通行能力已不能满足现有需求,因此市政府决定实施溪湖大桥改造工程。

  这一工程呈南北走向,连接滨河北路与滨河南路。工程总投资1.53亿元,大桥全长250.1米,主桥为2*62米单塔双索面自锚式混凝土悬索桥,匝道全长250米,人行梯道全长35.6米,滨河北路改造长320米,滨河南路改造及新建长750米。工程是我市采用EPC模式向全社会公开招标的工程,设计单位为中设设计集团,施工单位为中铁五局集团,总工期16个月。

  工程始于2020年3月,其设计人员、施工人员来自全国各地,早在今年3月份,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本溪城建控股(集团)作为建设单位为确保工程按市政府要求的时限复工复产,提前半个月通知中标单位组织施工人员来溪,要求拟进场施工的人员从到溪之日起全部隔离观察14天、隔离期满无发烧、干咳、身体疼痛等症状方可上班,并安排专人进行监管,在坚持疫情防控常态化、满足施工人员需求的基础上,强力推进了工程建设。

  除了面临来势汹汹的疫情,酷暑、汛期、寒冬等都是施工团队需要克服的。特别是进入汛期,工程建设面对汛期延长、太子河上游水库多次泄洪等难题,城建控股(集团)主要领导带领项目管理主要负责人日夜坚守在大桥建设工地,与水务局、防汛指挥部密切沟通,及时制定应对措施,一线指挥大桥参建人员抗洪抢险,保证了大桥工程建设安全无事故,并按时限推进工程进度。

  新建溪湖大桥是我市第一座悬索桥,竣工通车后不仅将成为我市一处重要的地标性建筑,还将全面提升车辆通行能力,为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交通保障。

  新溪湖大桥承载百姓殷切期待

  新溪湖大桥的建设可谓是我市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多年来,市委、市政府为提升百姓的幸福感、满意度,在吃穿住行等方方面面一同发力,集中攻坚。城市道路不仅关乎百姓日常出行,更是城市经济发展命脉的重要支撑,溪湖大桥作为城市路网的一部分,位置举足轻重。

  溪湖大桥作为连接主城区和溪湖区的重要交通咽喉,也是沈丹公路过境复线上的主要桥梁,对城市总体路网建设以及城市文化建设均意义非凡。该项工程落实省政府辽宁中部城市群发展规划及我市总体规划路网建设,在缓解路网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品位的同时,新桥将消除潜在危险因素,保障市民安全出行,同时带动太子河北岸开发,提高区域物流水平。

  作为本溪市第一座悬索桥,新的溪湖大桥不但会为本溪的桥梁史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它还连接着溪湖“老城”的繁华印记,曾经的一铁厂、二电厂等工业厂址,无不诉说着老溪湖当日荣光。老溪湖桥上有很多人的记忆,往来于市区和溪湖区的市民,每天早晚都行走其上,风雨无阻,如今,破旧斑驳的痕迹无不表达着无力与衰老。尽管如此,它依旧被保留下来,让很多市民为之感怀。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溪湖大桥我们一直盼着能重新修一修,没想到竟然等来了重建,最让我觉得意外的是,老溪湖桥也保留下来了,感觉城市建设者花了很多心血,也花了很多心思,这让我们对新桥就更加期待了。”

  采访中,本溪城建控股(集团)总经理王晓利告诉记者,“城市记忆和城市文化在这一次溪湖大桥的重建中得以保留,桥梁塔采用深灰色,整体风格与周边环境协调,桥梁主塔造型复古,突显年代气息,与老溪湖桥及钢铁厂共同勾勒出怀旧的景观特色,营造岁月如歌的意境,这将是本溪市桥梁建设的标志性工程。”

  链接

  老溪湖桥原地守望 静默诉说城市历史

  溪湖大桥原叫本溪大桥,横跨太子河,1937年7月25日竣工,桥长273米,桥宽7.5米,鸟居型桥墩,钢筋混凝土构造。大桥建好后,桥体上有刻“株式會满洲工廠制作 康德叁年拾月”的名牌,名牌至今保存,四角有被撬损痕迹。

  最早,桥的一头连接溪湖的“老城”,老城既是繁华的生活区,又有一铁厂、二电厂等工业厂址。1981年市政府出于经济发展需要,决定对桥的上游一侧桥体进行拓宽,桥幅增至19.5米,新旧桥设3米宽隔离带。1982年7月1日竣工,改名为溪湖大桥。溪湖大桥因此成为本溪最宽的公路桥。

  溪湖大桥也叫东坟大桥,因桥的另一头连接着东坟(东芬),作为市区内太子河上最老的现代公路桥,每一位老本溪人都有关于它的一段记忆。溪湖大桥是沈丹公路跨越本溪太子河的第一座现代桥梁。1949年,本溪市政府成立公共汽车队,开始运行了溪湖到南地的客运线路,这是本溪解放后第一条公交线路。1960年7月,本溪第一条从南地到东芬的无轨电车线路开通,使本溪成为全国第13个拥有无轨电车的城市。1963年1月1日,本溪1线无轨电车,南地到溪湖间全线通车,现在改为16路公交车。一直在大桥通行的还有溪湖到平山的红1路公交车。

  评论

  保护历史建筑 留存珍贵城市记忆

  随着城市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面貌日新月异,老街区、老建筑在一天天从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老溪湖桥,一座记录了山城几代人的生活,注入了几代人情感的旧桥,被保留了下来,这让很多山城百姓为之感怀。原溪湖大桥将进行桥面复原,禁行机动车,拆除废弃的桥下管道,减轻桥墩负重,同时进行亮化,将老桥改造成为景观步行桥,届时老桥换新颜将是城区的一大新亮点。

  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拆旧建新是常态,老旧建筑物的留与拆的问题实在难以避免。若没有妥善安置,那些刻有时光印记的青砖、老瓦等旧物,便会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变成施工场地里的建筑垃圾,再也不会有人看见并感受旧物被漫漫岁月打磨后的时光印记。倘若有机会把这些旧物以不同的方式留存,例如改建或转移部分到博物馆,那铭刻在旧建筑上的历史也将重新焕发生机。

  保护老旧建筑的意义在于其历史文化、其城市记忆的留存,每次它们被重新看见的时刻也是我们城市被重新认识和解读的时刻。一座有文化内涵的城市不该只有满街的高楼大厦,更该留有一些经历过风霜岁月的建筑物,由后人去探索历史,窥见今时风貌,使历史文化得以发展并延续,我想,这可能就是老溪湖大桥被保留的原因。那些和老溪湖桥有关的记忆将使山城本溪淬炼出独属于她的文化内涵,我们除了去记录和感受,还要记得爱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