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着坚守教学科研生产第一线
  ——记市首届“山城英才”、辽宁科技学院副教授鄂永胜

  下课铃响了学生还不舍得走,辽宁科技学院副教授鄂永胜的课深受学生们喜爱。从课前的专业知识预习、课堂的操作技术,再到课后的疑问解答,鄂永胜总是陪伴着学生,培养他们细致观察、精心操作和勇于探索的职业精神。

  2006年,鄂永胜来到辽宁科技学院,成为药化学院应用化学教研室教师,与此同时,他还一直在企业中担任技术顾问,耕耘在生产科研一线。他把企业实践融入到教学工作中,把企业的实际生产和科研经历带到课堂上,为学生们毕业后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他主讲的《煤化工工艺学》课程,本身枯燥抽象,但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他,把本钢焦化厂的焦炉等设备和生产工艺融入到课程中来,深入浅出地讲解仿佛让学生置身生产现场。他还充分利用自己在研究生阶段学习的企业管理知识,与化工企业质量管理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启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鄂永胜经常放弃休息时间,耐心、细致地指导学生操作实验,一起讨论各种实验现象、分析原因。他还带领3名大四学生下厂熟悉实际生产工艺流程,现场讲解工艺过程、主体设备结构和工艺设计注意事项,使学生的毕业设计更具实效性。

  鄂永胜对讲台怀着敬畏之心,用知识回报和服务社会,发挥着一名专家技术人才应有的作用。他先后在本溪溪港化工有限公司、辽宁东颢化工有限公司、市中联化工厂和溪湖区连利型煤加工厂担任技术顾问,为企业开发了甲基萘、喹啉等多项新产品和生产新工艺,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今年,市中联化工厂开展“高质量、高收率精蒽生产项目”应对疫情对生产销售的影响,作为该厂技术顾问的鄂永胜立即对企业精蒽产品的质量和收率提高提供技术支持。面对新技术、新设备,他潜心学习研究,分析每一台设备仪器的原理,并结合现场实际配套设备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造。在他的技术指导下,精蒽产品质量由原来的90%提高到95%以上,收率由原来的80%提高至90%以上,让中联化工厂稳住了收入水平,产量逐步提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多年间,鄂永胜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5项,作为主持人获省科技进步奖两项、市科技进步奖两项,同时作为骨干参与教育部产学合作协作育人项目、省级本科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等。鄂永胜与同事把发明的专利技术应用于粗蒽深加工项目,使企业每年新增产值2500万元,新增税收200多万元,解决了30多人就业。

  本报记者 车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