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武佳音】 “谢谢老师,要不是你的调解,我们这个家差点就散了。以后,我们一定好好过。”10月27日下午,本溪满族自治县一对原本要办理离婚手续的夫妻,在县婚姻登记处心理咨询师的细心调解下,终于重归于好。“自从在婚姻登记处设置‘心理咨询师’后,已有22对当事人通过调解取消或暂缓离婚登记。”县妇联副主席谢鹏展介绍说,他们的“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调节机制”是全县市域社会治理工作的一部分,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切实起到了促进“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积极作用。

  自今年全市启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以来,本溪县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将其纳入县级“十四五”规划,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制定了专门的实施方案和任务分工,县委常委会定期调度,成立专班,将工作全面铺开,重点推进。

  工作中,本溪县因地制宜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模式,积极推进三级综治视联网构建和矛盾调处中心建设,不断完善四级网格管理,依托“4321+N”机制,将全县市域社会治理工作引向深入。县市域社会治理创建办副主任王锐告诉记者,在此基础上,他们积极完善四级网格管理。全县共设有一级网格131个,二级网格574个,三级网格1380个,四级网格6118个。各级网格员由村支部书记、村干部、村民组长和村民代表担任,明确了各级网格工作职责,落实了“四进机制”(即人进户、户进房、房进网格、网格进图),已将全部人口纳入到网格中管理。

  在这样的建构下,全县依托“4321+N”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王锐介绍说,“4”即四级网格,“3”即县乡村三级矛盾调处机构,“2”即综治(督促协调)和司法(人民调解)两条调解主线,“1”即矛盾问题一次性解决,“N”即各行业专业调解组织。在村、社区层面,利用四级网格排查矛盾纠纷,实行发生地首接负责制;依托县乡村三级矛盾调处机构,逐级化解,层层跟踪;充分发挥综治和司法两条调解主线作用;融合行业专业调解组织;坚持问题一次解决,直至矛盾纠纷消除、事了、人息、消号。在N个行业专业层面,已经建立“道交调处中心”“诉调中心”“医患调解中心”“农村土地仲裁委员会”“婚姻家庭纠纷多元化调节委员会”等机构,对全县城乡各类政策性、专业性矛盾纠纷进行协调化解。

  依托“4321+N”机制,全县市域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增强。截至目前,全县共排查矛盾隐患2000余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300余件,召开各类矛盾纠纷视频点调200余次,有效预防了矛盾的升级恶化,刑事案件、治安案件明显下降,群体访、越级访显著减少,群体性事件和命案为零,初步达到预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