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记者来到本溪满族自治县东营坊乡宫堡村。清新的空气,朴实的民风,甜蜜的笑脸,幸福感油然而生,这种感觉从何而来?当走进这座隐匿在大山里的小村子后记者明白了,原来村民们找到了开启小康生活的“幸福密码”。





这个原有村民1100多人的偏远乡村人均耕地只有1.6亩,是昔日的省级贫困村、经济空壳村。“没有人生来就戴着穷帽子!幸福生活除了靠劳动,还要靠智慧。”说这番话的就是被誉为“老扶贫”、从2014年开始就在宫堡村指导脱贫的市文广局选派驻村第一书记邹大辉。

宫堡村有耕地1850亩,一直依靠种植玉米等传统农作物作为主要经济来源,靠天吃饭,收入微薄,几十年来从未改变。如何摘掉穷帽,拔掉穷根?只有通过农业转型带动产业发展,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彻底脱贫,巩固脱贫成果。虽然目标明确了,可怎样转型呢?新的问题又摆在了村两委的面前。

2018年,村干部外出学习参观产业脱贫的典型村。受此启发,村两委经过认真调研、考察,结合宫堡村的地理条件,在沈阳农业大学专家的推荐下,决定种植适合本村环境特点的中草药——白鲜皮。

“白鲜皮为芸香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鲜的根皮,具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抗癌的作用,是一味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材,由于此药应用范围广,药用价值高,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前景非常可观。”邹大辉对记者说。

“让种了一辈子玉米的农民改种缺乏了解的药材,做思想工作的确让我们下了好大一番工夫。”村支部书记兼村主任袁宏昌告诉记者,立项之后,经过土地流转,村两委决定拿出23亩土地作为试验田。2019年春天,第一批白鲜皮种子代替了往年的玉米种子,被种到了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记者站在田垄上看到,绿油油的幼苗近30厘米高,邹大辉一边拔草一边说,村里严格按照科学的方式和成熟的经验操作,翻地、打床、株距、施有机肥、人工除草、病虫害防治均由专家指导,村集体出资3万元优先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种植和田间管理,增加他们的收入,同时还将曾经用来种植木耳的菌棒作为有机肥施到地里,实现循环利用。通过科学化管理,目前幼苗长势良好,沈阳农大周如军教授称这里是全省长势最好的白鲜皮地块之一。

“从目前的长势看,再过两年就可以进入收获期,每亩可出干货大约300千克,按照现在的市场平均价计算,将给村集体带来100多万元的收益。”邹大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作为宫堡村“幸福密码”的“解密人”,邹大辉依托中草药种植产业,认真研究有关扶持政策,已经争取到了扶贫基地奖补政策支持,为村里的中草药种植又添了一把“肥”。“我们的目标是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将宫堡村原来的粮经比例从8:2调整为2:8,通过扶贫+扶智,助力农业转型,使宫堡村的小康之路越走越宽。”邹大辉说。




本报记者 卢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