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天,白云,牛场。

牛栏中,数百头黄牛悠闲地咀嚼着草料;牛栏外,随着清脆的鞭响,一波又一波牛群被赶上货车,销往全国各地。

8月1日,位于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的阿尔乡黄牛交易市场迎来又一个交易日。周边乡镇近50户养殖户早早把牛拉到市场,准备卖个好价钱。

阿尔乡黄牛交易市场建于2019年,每月1、4、7、9日为交易日。交易市场目前年交易黄牛5万多头,成交额达8亿元。


养牛大户李万权在交易市场一现身,就像一块吸铁石一般,把大伙“嗖”一下吸引到了身边。大家都围着李万权转,希望他能把自己拉来的牛全都收下。黄牛交易市场每月1、4、7、9日开集,目前年交易黄牛5万多头,成交额达8亿元。

北甸子村“牛”起来了。可在过去,这里却是另一番光景。

阿尔乡镇北甸子村是辽宁最北的乡村,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一林之隔。 左为科尔沁左翼后旗,右为北甸子村。


北甸子村是辽宁最北的乡村,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一林之隔。这里三面接壤科尔沁沙地,素有“辽宁沙窝子”之称,“一碗米、半碗沙,走一步、退半步,五步不认爹和妈”是对肆虐风沙的最真实写照。

北甸子村曾被宣判“不适合人居住”,村里的年轻人走出去了就不愿意再回来,恶劣的自然条件让这里成为彰武县扶贫攻坚的重点村屯。经过几代治沙人艰苦卓绝的努力,一道长15公里、宽300米的松林将科尔沁沙地与北甸子村隔开,过去那个连大树都看不到的村庄如今绿树成荫。

解决了生存问题,受了几辈子穷的北甸子村人也开始了对小康生活的憧憬。最近几年,常年在外打工的村民陆续回来了,村里一条条道路宽阔硬实起来,摇摇欲坠的土坯房被宽敞的砖瓦房取代——北甸子村富了。

北甸子村的变化离不开“牛人”李万权。在北甸子村,他不仅自己养牛致富,还做起了全县以及周边县区贫困户的“牵牛人”,带他们一起“走牛路”、奔小康。

本报记者在采访致富带头人李万权。


初见李万权,这个身高1米8多的汉子却略显疲惫。常年奔波在周边乡镇收牛、卖牛,他的脸被日光晒成了古铜色。虽然是大家口中的“大老板”,但他却穿着朴实——一件褪了色的体恤衫,一双千层底黑布鞋,鞋帮总是沾着泥土。

李万权从不避讳贫苦农民的出身。为了养家糊口,他种过地,当过矿工、代课教师,但都没能过上富裕的日子。

“我不想穷!”不甘一辈子受穷的李万权贷款5万元,从10头牛养起,迈出了脱贫的第一步。30年来,他盖起了肉牛养殖场,扩大了养殖规模,并成立了权超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牛生意”也做到了内蒙古、宁夏、山东、山西等地。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一起富才算富。”养牛事业做大后,李万权没有抛下乡亲,而是伸手把他们都拉了起来。“做人不能忘本。当初我创业时,乡里乡亲没少帮助我,现在咱过上好日子,可不能忘了大家。”李万权说。

建档立卡户陈桂香坐在刚刚翻修不久的三间大瓦房前,拿着账本开始算账:“7月22日卖了25头牛,赚了1500元;7月20日卖了30头牛,赚了2500元……”翻看着账本,上半年已经稳稳地赚到10万元,得意的微笑在陈桂香嘴角边绽放。

陈桂香和村里其他23户贫困户跟李万权养牛已经第4年了。夫妻俩因病致贫,背着银行3万多元贷款十几年也还不上,贫困户的“帽子”压得他们喘不过气起来,“走路连腰杆子都挺不直。”

建档立卡贫困户陈桂香每天都要翻一翻养牛账本。今年上半年,陈桂香家已经稳稳地赚到10万元。


“我记得特别清楚, 2016年8月28日,李万权给我打电话,问我愿不愿意跟着他一起养牛,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太乐意了’。”陈桂香做梦都没想到,李万权养牛会带上他们这些怎么扶都扶不起来的贫困户。

那一年,李万权干了一件“牛事”——他拿出自家资产向银行抵押作担保,分批为村上24户贫困户担保贷款485万元,并拨给每户20万作为养牛启动资金。这还不算,他还全程义务扶持贫困户养牛,统一配备饲料、安排卫生防疫、帮助联系销路。

将30头黄牛赶进牛舍,陈桂香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幸福感:“我只管喂牛,买牛犊、卖牛都是李万权管。” 陈桂香的“牛财”赚得既舒心又省心,养牛第一年就顺利脱贫,第二年还清了20多万元贷款,现在每年至少有十几万元的收入。

因为黄牛“倒腾”得快,陈桂香的小账本已经记到了最后几页。“有时候养几天就卖,最长养一个月就拉走,最短的时候头天晚上拉来,第二天一早赶上集就卖了。”见利就“走”,这是李万权教给他们的挣钱“诀窍”。“一批牛拉走了,下一批第二天就赶进来,买牛、卖牛的价格公开透明、随行就市,李万权从没让我们吃过一次亏。”陈桂香的心里一直念着李万权的好。

随着清脆的鞭响,牛群被赶上货车,销往内蒙古、宁夏、山西等地。


在李万权的带领下, 村里9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靠养牛全部脱贫,全村近95%的农户都在从事养殖业,北甸子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村。

带动本村脱贫致富不说,李万权还向外乡的贫困户伸出了手。他在阿尔乡镇周边的两家子乡、五峰镇、大冷、冯家等地发展了数百个养牛户,每年带动他们养牛七八千头。此外,他还在葫芦岛市南票区跨市建起养牛基地,将1600户贫困户拉进来一起发“牛财”。

李万权(左四)在交易市场与养牛户商议交易价格。


自打去年阿尔乡黄牛交易市场建成后,每次开集交易量都在几百头,旺季时甚至达到上千头。交易势头越来越好,李万权心里又有了一个“小目标”——“继续扩大黄牛养殖规模,让养牛成为彰武县的特色产业,把阿尔乡镇打造成全国肉牛养殖交易集散地。”李万权目光坚定,胸有成竹。

如今,走进北甸子村,万亩松林挺拔屹立,水泥石板路宽阔平坦,家家户户传出的“哞哞”牛叫声甚是喜人。黄沙肆虐的过去化为图片尘封进了村史馆,这里也因为养牛致富而成了远近闻名的“牛村”。养牛成了北甸子村的新景象,村民手中的“牛算盘”越打越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