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兄弟倾其所有,又东挪西借,好不容易建个蔬菜大棚,结果因为缺少技术,效益不好,俺看着心里着急啊!作为一名老党员老劳模,俺有责任为农民兄弟提供一些帮助。”66岁的刘世峰在说这番话的时候,饱含深情。

刘世峰1977年从旅大农学院(现为大连农科院)园艺系蔬菜专业班毕业后分配到普兰店太平公社(现改为太平街道)农科站,直到2014年在站长岗位上退休。几十年来,他把全部心血和汗水都洒在农业科技推广事业上,为当地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做出了重要贡献,先后获得大连市劳动模范、辽宁省老科协扶贫帮困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退休后的刘世峰也曾想安度晚年,可农民兄弟需要他,作为一名高级农艺师、大连市为数不多的蔬菜专家,特别是一名老党员老劳模,他选择“再度出山”。普兰店区老科协秘书长、蔬菜老专家团顾问、大连市科技特派团普兰店区科技特派员等担子也落在他的肩上。为帮助农民掌握技术,刘世峰经常下乡授课,还带领老科技专家到各个大棚基地和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指导。在太平现代农业园区蔬菜基地、莲山黄瓜种植基地等多个农业产业基地,经常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所指导的几百个设施大棚,谁家种的什么菜,是什么品种,都能做到如数家珍。为提高蔬菜大棚的经济效益,增强农民兄弟脱贫致富的信心,刘世峰花了很多心思。他总结的“品质提升、注册品牌、应时春节、定量包装”16字真经,让农民的黄瓜等蔬菜价格提高了两三倍。农民学会了技术,蔬菜也卖上了好价钱,大家相信刘世峰,有困难都愿意找他。

姚家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户多以种植玉米为主。刘世峰通过考察市场,发现种红薯是个脱贫致富的好门路,便向姚家村提出改种红薯的建议。村民们得知是他给指的路,二话不说,纷纷改种红薯。为确保增收致富,刘世峰又协助成立了“太平麒麟薯类生产合作社”,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服务工作。目前,姚家村一半儿的土地都改种了红薯,“姚家红薯”成了品牌,供不应求。村民柳梅家因改种红薯,年收入超过10万元。唐房社区科技示范户翟文国的温室大棚不慎起火,损失惨重,刘世峰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安抚翟文国的情绪,还捐助1000元,又争取到2万元补助资金,帮助翟文国恢复生产。2018年冬季,由于长期低温寡照,很多温室果蔬尤其是黄瓜生产遭受了冻害,全区受灾面积达300亩。刘世峰知道情况后,马上赶到受害面积最大的水门子村,一家家察看灾情,一户户地讲解紧急补救措施和办法。由于他的帮助,该村棚菜的冻害损失降到最低。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世峰和6名科技专家经过多方协调,为16户困难群众送去了2000余斤种子、300余包化肥,还帮助翻地500余亩,解决了很多困难群众的燃眉之急。

“提高农民文化科技素质是脱贫致富的治本工程,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刘世峰这位老党员老劳模,牢记自己的使命,全力以赴奔波在科技扶贫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