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最开始烧柴,烧煤到扛煤气罐,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用上了天然气,不仅方便还更卫生了!”近日,本溪港华燃气有限公司面对高温“烤”验全力奋战,成功帮助卧龙地区二纺小区212户居民用上天然气,这让居民李大娘开心不已。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本溪,几乎家家户户自制蜂窝煤,空气污染严重,人们很少穿白色的衣服,白衣服穿上一天领子就会被染成黑色。院里院外,楼前楼后,甚至街巷路旁,都可见到成片成堆的蜂窝煤,形成一道独特的城市景观。那时的市民,把家里能用上煤气,当成了一种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方式。

  纵观本溪煤气的发展史,其实就是城市成长的缩影。

  本溪煤气筹建处于1958年6月20日成立,投资310万元,建造了一座8孔煤焦炉,日产煤气56.5万立方米。1974年12月,本溪市煤气公司成立,最初员工38人。当时供气户数204户。公司采取国家资助、地方自助、企业集资三个渠道,先后进行了三期煤气工程建设,建成3.5万立方米和5.4万立方米湿式贮柜各1座,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煤气贮存、净化、输配、供气服务安全保障系统。

  1991年9月28日,四期煤气工程的主体项目——东芬净化厂正式投产运行,使原来硫化氢含量超标的焦炉煤气得以净化,达到城市民用煤气的质量标准,大大减少了硫化氢对城市的污染。2002年3月,五期重点工程5万立米的干式煤气储柜投产,可新增煤气用户4.5万户。

  进入天然气时代,我市目前燃气输配市街管网已达537公里,主城区供气户数达到18万户。

  “以前如果要做一顿饭,首先就是要烧火,砍柴,如果到了深秋,还要提前准备好柴禾,特别累。后来改成烧煤,有些煤炭好烧但很贵。大伙用不起,就用黄土和煤,按比例掺和加水后搅拌成泥堆。我们那会儿住平房的得全家出动,出门找黄土。那时家家门前都有黄土堆,每到冬天,还总能听到谁家有人煤烟中毒的事情。后来家里用上煤气罐,总得找人扛,也是个麻烦事。”说起这段经历,李大娘十分感慨。“现在用上天然气,干净卫生不说,以前做一顿饭的时间,现在能做三五顿了”。从李大娘的眼里,记者看到了那份满足。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山城本溪正在不断地引入安全洁净环保的天然气气源,传统燃料的取缔和清洁能源的应用,不仅给市民的生活方式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同时也让污染源远离人们的生活,让本溪的天更蓝、水更清,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本报记者 黄胜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