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家变美了!”在外务工两年刚刚返家的碱厂镇九龙村村民邓玉勇惊叹道。过去村组路两旁的垃圾堆没了,代之以若干整齐划一的分类垃圾桶,壕沟内再也不见脏水横流,院墙边的花草在清风中摇曳……这样的变化,源自本溪满族自治县大力推进实施的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治理工作。





“我县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治理工作中,采取了‘户分类、户处理、大减量、良循环’的模式,并在构建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和资源化利用方面做文章。”县住建局村镇办主任谢常丰介绍说。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体系建设上,重点推进“户、组、村、镇”四级垃圾分类减量处理运行体系。去年11月,本溪县还通过公开招标,选定了深圳市德纯物业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作为农村环境卫生的服务单位。通过引进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以环卫市场化的运作方式,进一步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治理工作进程,覆盖各个乡镇、村,进而提高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治理水平。

晚饭后,碱厂镇王崴村民刘玉玲把一钵餐后垃圾倾倒在院子里小型的积肥池里。“俺们平时的‘湿垃圾’都往这里倒。湿垃圾有去处,还有了菜园里的肥料。”刘玉玲对此赞不绝口。去年,碱厂镇在县政府的指导下,开始在农村居民庭院内设置庭院积肥池,家庭日常产生的蔬菜剩余物、废水等可腐烂垃圾在池内积肥降解,减少向庭院外排放垃圾的数量。这个镇还在村组内合适位置设置了积肥场和建筑垃圾场两个垃圾处理场地,对大型垃圾实行集中处理,真正实现了“湿垃圾不出户,干垃圾有分类,大垃圾有去处。”

记者在草河口镇茳草村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垃圾进行再次分类处理。目前,本溪县村级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建设已经逐步铺开,各地利用现有的垃圾中转站,对各居民组、自然屯产生的生活垃圾进行再次分类,将其中的可回收资源进行集中专门分类存储,存储到一定数量,再出售给回收单位或集中进行处理。现在,全县已有草河口、草河掌、高官、田师付、碱厂5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站,其余乡镇也在积极建设中。日前,县政府在碱厂镇组织召开全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治理现场会,把这项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垃圾不落地,村巷百花香。本溪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作以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治理为突破口,正在全面推进实施,各地农村告别了“雨天污水卷垃圾,天晴风起尘土扬”的脏乱差环境,“千村美丽,万村整洁”的美丽乡村建设远景目标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




本报记者 武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