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在大连市普兰店区墨盘街道墨盘村利民服装厂,69名村民正熟练地操作缝纫设备,她们要在春节前把3000条订单西裤赶制完成,发往韩国。


    50多台缝纫机的走线声和十多台熨烫机的喷气声交织在一起,略显嘈杂,但在村民杨义芹的耳中,那是幸福的乐曲。


    一年半以前,49岁的杨义芹还从来没见过缝纫机。现在,她坐在工位上,麻利地摊平布片,对边、走线,不到1分钟,一条西裤的后裆就合好了缝。在流水线上,杨义芹每天能完成300多个工序计件,月工资在4000元左右。


    杨义芹一家四口人,丈夫腰椎不好,两个孩子念书,她家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谈起这份工作,杨义芹的脸上泛起笑意:“没想到政府为咱提供了这个好机会,我们也过上了好日子。”


    墨盘村是低收入村,也是集体经济“空壳村”,有不少像杨义芹家这样的贫困家庭。按照大连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部署,大杨集团成为墨盘村定点帮扶单位,以打造“扶贫车间”的方式进行产业扶贫。2018年4月,大杨集团投资220万元帮墨盘村建起服装厂,重点吸纳贫困家庭妇女进厂,以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专向招工的消息让贫困家庭看到了改变命运的希望。杨义芹说,她当时激动得一宿没睡好,头一个就报了名。


    张艳玲是大杨集团派驻服装厂的车间主任,建厂时,负责培训这些平均年龄接近50岁的贫困村民,她说:“对于缝纫,她们都是零基础,但大家特别珍惜这个机会,不到两个月就基本是成手了。”


    有大杨集团做后盾,服装厂订单不愁、销路无忧。贫困村民家庭有了稳定收入,基本脱了贫。墨盘村村集体每年也因此有了5万元加工收入,有望如期“摘帽”。


    “这里曾经民穷村穷,‘扶贫车间’为咱村开辟了富路子,帮我们拔掉了穷根子,村民奔小康的信心更足了。”墨盘村驻村“第一书记”张彦明说。


    眼下,墨盘村正计划年底前在原来近500平方米车间的基础上,再建一处10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届时,将有更多村民获得就业增收的机会。


    “我们靠政府的扶贫政策过上了好日子。两个孩子爱吃海鲜,以前不舍得买。今年过年,我要让他俩管够吃。”杨义芹道出了墨盘村村民的心声。


    记者 杨少明 文并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