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通过微信付款以及上门求购的老客户始终没断。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助下,咱的农家酱名气越来越响,市场销量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1月12日,在盘锦市大洼区新开镇胥家村“东五间房农家酱”第六代传承人张振德家的苇笆房里,一派红火的生产景象。“30多个坑灶个个开火,为4万个酱块发酵保持温度。”张振德告诉记者,“今年开春要继续扩大下酱规模,在去年600缸的基础上增加到800缸。”

    张振德家有兄弟姊妹4人,他最小。“早些年,我家是全村家境最不好的。”张振德说,“我做过司机、当过裁缝、开过武馆。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农家酱的广阔市场,就将全部心思放在了做农家酱上。”

    2010年,张振德开始批量生产农家酱。农家酱的酿制程序烦琐、环节细腻。从开始的30缸、50缸到100缸,他在产品质量和市场销售上一点点摸索。“天天凌晨3点多就跑早市卖酱,一跑一天,饭吃不上,觉也睡不好。虽然酱的质量越来越好,但销量始终上不去,最难时,我都不想坚持了。”张振德说。

    转机出现在2018年。这一年,盘锦市选派316名优秀干部到镇村工作,盘锦市妇联干部孙岩到胥家村任“第一书记”,这个村里唯一的私营小企业引起了她的注意。“一年多,孙书记前前后后上我家调研了三四十趟,想办法、找门路,从线上建网站进行网络销售,到线下让产品进宾馆、进大型会议室,帮我做品牌宣传,不遗余力地帮我申请低息贷款。”张振德说。

    去年4月12日,张振德开酱当天,他家门口停了上百辆私家车,“东五间房农家酱”一炮走红。“都是来买酱的客户,多少年了,咱村没来过这么多的车和人。”回忆当时的情景,张振德仍激动不已。去年,张振德的农家酱累计销售500缸,给他带来30余万元收入。随着生产规模与日俱增,他带动了胥家村30多名富余劳动力共同致富。

    张振德一有时间就到市场上转悠,时刻关注大公司和别家农家酱的质量。“市场上卖的桶装酱、袋装酱,能尝的我都品尝了。和他们的产品相比,我对自家酱的质量、口味越来越有信心。”如今,张振德注册了“东五间房”品牌商标,他的农家酱还成为大洼区“农家酱酿造制作技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张振德说,他的梦想是寻找优秀合伙人,生产农家酱食品。“我家的农家酱传承了225年,我希望用5年时间,把生产规模发展到1万缸,酿出全中国最好的农家酱。”

    记者 刘立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