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水务控股公司、本溪水泵公司“三项制度”改革先行先试,为全市国有企业打了样板;华侨城集团将通过市场化方式对水洞旅游集团先期实施增资扩股4亿元;从搞活企业激励机制出发,注册成立了2家混改公司;完成4户企业破产终结;市县区属厂办大集体改革基本完成……

    面对国企改革的几番硬仗,通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国资人无论面对多么急难险重的任务,都沉着应对、圆满完成;无论多么辛苦劳累,他们都全力以赴、精益求精。

    场景一:国资人的肩膀是扛活的

    市国资委机关一楼正厅,始终滚动播放着全年50项工作任务清单,哪个科室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事,简单明了。其中,厂办大集体改革是今年我市重点工作之一,企业多、人数大、政策复杂,让市领导牵挂着,令国资人寝食难安、神经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为此,市厂改领导小组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厂改办,负责综合协调、政策指导、信访稳定、资金管理工作,建立定期会商等工作机制。

    从今年中秋节这一天起,市厂改办的同志就告别了休息日,指导企业制定改革方案、逐企逐人核实认定。市人社、医保、社保中心等窗口部门紧跟改革步调,核定相关数据、简化业务流程,经常加班到晚上八九点。国庆节期间,国资委主要领导调度企业安全生产,领着相关科室负责同志研究完成今年重点改革任务对策,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最近几天,又一项“大活”来了:明年底要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这也是解决国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攻坚战的最后一场硬仗。“国企改革好改的都改完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预示了干国企改革,没有点儿敢闯敢试的担当精神、没有点儿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肯定是干不好的。而我们国资人已经做足了准备,迎难而上。”部署这项工作时,国资委领导这样鼓舞着大家。

    场景二:国资人的工作是蛮拼的

    荣誉室里摆放的省“五一劳动奖状”及数十个锦旗和奖状,无不证明着国资人付出的心血。“这既是肯定、又是鞭策,当国资委的干部就是要用甘做企业副总的角色转换去服务企业,帮助企业解决问题,摆脱困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转变监管职能,不能靠喊,而是要干。”采访中,国资委负责同志对记者说。

    市国资委副主任娄松分管遗留事务、信访、党廉工作,身扛3个省考核指标任务,工作事务忙,照顾不上年迈多病的母亲,自己也患上了鼻孔血管瘤。医生劝他手术治疗,可他坚持要把年底的工作做完再去。

    遗留事务科承担厂办大集体改革、“僵尸企业”处置、“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和企业破产等大量工作事务,57岁的路旭平始终勤勉敬业,经常加班加点钻研政策、深入调研,编撰了政策汇编用于指导工作。去年,大学读书的女儿摔伤了,他陪女儿做完手术来不及照顾就立即返回工作岗位。今年,因长期加班熬夜造成免疫力下降,出现全身皮肤过敏症状,医生让他规律作息,可他却不听医嘱,坚持早来晚走。

    在市国资委,还有许多这样的干部,他们都是十几年以上的“老处长”,依然拼搏、奉献。

    委机关楼里却没有周末的寂静。4楼会议室里,解决厂办大集体改革职工安置相关问题的会议正在进行,国资、人社、财政、本钢、本煤等部门的同志坐在一起,针对奖补资金使用对应的工龄年限确认等政策操作细节进行商讨。5楼会议室,市国资委与辽宁科技学院举办的“国有企业后备管理人才培训班”也在进行,辽科院老师孙华正在与来自国企战线上的70名后备干部学员交流“国有企业管理”,课堂互动气氛热烈。3楼人力资源科的同志在为周一向市政府常务会议汇报工作筹备资料。4楼办公室的同志则在搜集写入明年政府工作报告的素材……这样的场景已经成为国资人大干四季度的常态。

    “干”就会有成效。截至今年前三季度,党建工作内嵌公司治理全面完成;力推市场化公开招租,敢于动真碰硬,有力、有效防范了企业资产租赁监管风险;42户企业实现政企脱钩;34户企业实现公司制改制;5户企业实现混改;牵头完成了“事转企”改革任务;54个“三供一业”项目实现分离移交;完成17户“僵尸企业”处置任务;曾经因国企职工上访多,说市国资委是“第二信访局”的声音已然销声匿迹。

    本报记者 王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