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清晨时分,处于群山之中的桓仁满族自治县沙尖子镇晓阳村云雾缭绕,宁静的早晨被返乡创业大学生刘仁强“喔——喔——”的呼唤声打破,他在鸡场饲养的蛋鸡欢闹起来,“咯,咯,咯”地叫个不停。

    今年30岁的刘仁强成了周边村镇的“红人”。2012年,从大连海事大学毕业后便顺利考入大连船业公司。3年后,他放弃每月1万多元的高薪工作回到村里,立志要在大山中干出一番事业。刚回来时,乡亲们都不理解,好不容易考出大山,为什么要回来?“面对质疑,我觉得多说无益,经济收益才是最好的见证。”有些腼腆的刘仁强谈到自己回乡创业的决定时,神色自然坚定。

    然而,理想和现实终究是有差距的,养鸡可绝对不是想象中的那般轻松简单。刚起步时,本钱少、技术缺乏,他就自己动手搭鸡棚、修鸡窝,向当地有养殖经验的农户请教,加入了各种养鸡专业户微信群和QQ群,利用“互联网+”技术科学养鸡。他坚信只要肯吃苦,在大山里用双手也能致了富。

    别看刘仁强个头不高,干劲却很足,没多久,他的养鸡事业就有了生机。至今,刘仁强依旧清楚地记得当第一批蛋鸡开始产蛋时,他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和激动之情,留下了饱含自豪和坚定的泪水。

    由于悉心饲养,刘仁强的蛋鸡品质良好,在微信圈里的传播越来越广,周边乡镇的很多饭店、超市客户纷纷下了订单,使得销售渠道逐渐铺开,资金回笼也越来越多,细算起账来,半年多时间就能赚近10万元。

    这些成就并没有让刘仁强迷失最初的方向,他的产品决不搞“上新下旧”的把戏欺骗消费者,赚取小便宜。“我不想弄虚作假,这是我的坚持,也是我的骄傲。”刘仁强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刘仁强成了俺们村的致富榜样。”村民们纷纷这样说。在他们看来,这个年轻有闯劲的小伙子勇于回到大山创业,虽然规模还不太大,但却起到了脱贫致富的示范带头作用。村里的贫困户到鸡场打工赚工资,有养殖意向的村民向他学习养鸡技术,很多人都跟着受益。

    如今,刘仁强对自己的事业越做越有信心,不断借助创业鼓励政策东风,让自己的农场梦越做越大。“俺们这儿山多,空气新鲜,水源纯净,接下来,我就想通过生态种植、养殖制作一些原生态食品,打造一座特色家庭农场,带动更多的乡亲致富。”刘仁强满怀希望地说。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