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立足产业升级 回归田园山水
  ——辽宁省本溪市资源型城市创新转型见闻

  夏日的本溪,清新怡人。一座座青山连绵起伏,满目青翠;一条条河流蜿蜒曲折,碧水轻流。

  “八山一水一分田”,这里的山地面积占全域面积80.5%,有600多座山,森林覆盖率76.24%,居全省首位、全国第八;有全省最大的水库,是全省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被称为“辽宁水塔”;山水林泉洞等有208处,景区景点数量近千,枫林26.5万亩,被誉为“中国枫叶之都”……

  然而,这里又曾经是一座“卫星看不见的城市”,引起各方关注。

  拨开浓雾

  太子河从本溪市区穿过,河畔的本钢一铁厂旧址1号高炉、第二发电厂冷却水塔等已历百年沧桑,共同构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本溪湖工业遗产群,成为本溪历史的记忆符号,也是中国工业化的一个见证。

  “本溪资源丰富,因煤铁而生,是典型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资源型城市,正处在结构调整、动能转换、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本溪市委常委、副市长吴世民介绍,本溪钢铁工业从1905年开始建立。目前,铁矿资源探明储量108.1亿吨,居全省第一,南芬露天矿是亚洲第一大露天铁矿,低磷、低硫、低杂质的“人参铁”驰名中外。本钢集团有限公司被誉为“中国钢铁工业摇篮”,是辽宁省最大的省属国有企业集团,新中国的第一支枪、第一批大炮等都有本钢成分。

  然而,作为资源型城市,曾经因为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本溪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特别是大气污染严重。

  “1979年,我市被称为‘卫星看不见的城市’。”

  本溪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佟军说起这段不堪回首的往事:1979年,美国的环境卫星发现,有一座城市被浓浓的烟雾笼罩,本来面目消失了。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官员经过核对,从坐标方位上确定,这是中国的本溪。

  佟军说,1988年12月,国务院将本溪列为全国第一个工业污染治理的试点城市,统筹各级资金,为重污染源安装除尘或净化设备。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历任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和全市上下做出了不懈努力。

  他特别提到,本钢功不可没,从采矿到轧钢,全系列都有落后产能退出,淘汰的落后产能相当于一个中型钢铁企业,等同于取缔了上世纪80年代初“老本钢”的产能。其中,有着百年历史、作为新中国重要铁业生产基地的本钢一铁厂,顺应节能减排需要,在2008年被关停。

  经过努力,本溪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2014年,本溪被确定为省级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2018年,本溪环境质量取得突破性进展,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331天,达标率为90.7%,全省排名第二;PM10、PM2.5平均浓度实现有环境监测记录以来首次达到空气环境质量国家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7个省级以上河流水质考核断面年均值全部达标。全省最大的水库桓仁水库及周边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辽宁水塔”得到有效保护。

  佟军说,本溪“实现了从一个‘卫星看不见的城市’到‘看不够城市’和‘洗肺城市’的华丽转身”。

  推进工业转型升级

  在群山环抱中,一座座高炉、一排排厂房与蓝天、白云、青山相映,一个个大烟囱冒出白烟。本钢,与本溪这座山水之城共融共生。

  作为老工业基地,本溪曾以“煤铁之城”的美誉而驰名。过去,煤的产量每年上千万吨。如今,境内煤炭资源已近枯竭,大小煤矿都已停止开采。而钢铁产业依然在经济结构中“一柱擎天”,呈现本钢“一主沉浮”的局面。

  据本溪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衣福健介绍,201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1327亿元,其中冶金制造业产值1015亿元,占3/4多。

  “本溪创新转型发展离不开原材料、钢铁。”衣福健说,要围绕本钢把钢铁工业做精、做细、做大、做强,钢铁深加工和装备制造业大有可为。

  据他介绍,本钢作为本溪工业的代表,有2000万吨优质钢材的产能,位于全国前十,科技水平与宝钢、太钢等不相上下,“双高”(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超过80%以上。本溪举全市之力,支持本钢做大做强,实现“精品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同时,引导县区重点围绕本钢上下游产业链条招商上项目。

  调结构促转型,本溪还着力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衣福健介绍,本溪市制定工业绿色发展2020和2025目标,推进本钢绿色项目建设,推动绿色矿山配套建设,引导企业创建绿色工厂。其中,深入开展“五矿共治”,推动铁矿采选企业开展环境污染、土地复垦及植被恢复、地质环境保护等综合治理,从源头上预防和控制采矿活动对矿山周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

  本溪林地面积1016万亩,中药材资源丰富,林下参占全国市场份额70%以上,刺五加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种类繁多、品质优良的中药材为中医药产业、健康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有此得天独厚的优势,本溪的生物医药产业在逐步兴起,目前有160多家医药企业,在打造“中国药都”。

  本溪市发改委主任刘福全介绍,本溪确定要做精生物医药产业,依托本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这一医药产业集聚区,已编制完成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建设方案,上报国家发改委,争取成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发展壮大文旅产业

  本钢一铁厂旧址1号高炉围着绿色围挡,正在抢险加固,进行修缮。以这座高炉为核心物项之一的本溪湖煤铁公司,在2017年被工信部认定为第一批国家工业遗产。国家工业遗产项目旨在传承中国工业精神,弘扬优秀工业文化。

  本溪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局长王雨亭介绍,整个本溪湖工业遗产群将开发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成为工业旅游的一部分。

  “本溪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王雨亭如数家珍,有“世界最长可供连续乘船游览的地下暗河景区”——本溪水洞;有具备开发价值的旅游山峰近400座;有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五女山,是高句丽民族发祥地;本溪是东北第一缕炊烟升起的地方、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开端、东北抗联重要根据地……

  总而言之,本溪是一座被森林覆盖的城市,是一座被温泉包围的城市,是一座被枫叶渲染的城市,是一座用钢铁撑起共和国脊梁的城市。

  王雨亭说,依托青山绿水和冰天雪地,本溪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创建生态休闲型全域旅游示范市,推动城市创新转型发展。

  在本溪所辖的桓仁县,虎谷峡景区山水相依,玻璃吊桥令人刺激;枫林谷森林公园溪水清澈,空气纯净,凉爽宜人,被誉为“最适合呼吸的地方”……

  好山、好水、好空气,山河具备,林泉遍布,桓仁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正在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县。

  桓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辛晓明介绍,2018年,全县接待游客人次、旅游行业总收入分别增长12.2%、12.5%。其中,景区接待游客76万人次,门票收入3881万元。

  今年上半年,全县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总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7.4%和17.6%。

  离本溪水洞1公里多的路边,在众多的酒店中,小市一庄火爆异常,客人络绎不绝,拍照者多。这里有水榭楼台,有喷泉、拱桥、鱼塘,有热带雨林景观,有搭在树上的客房,当然还有美食。

  山庄董事长韩国华介绍,这里原来是一处农家乐,有八九间客房。他前年买下来,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进行改扩建,现在有各种客房66间,解决了170多人就业。

  “运营到现在,营业收入每年都在翻倍,前年600万,去年将近1500万,今年能达到3000来万,明年有望六七千万。”韩国华说,顾客多得超乎想象,去年预计30万,结果来了50万。

  小市一庄还在扩建,盖宾馆,建演艺大厅,还能增加六七十人就业。

  在本溪,绿色生态正在转化为绿色动能,绿色空间正在转变成绿色经济。

  坚定不移实施生态立市

  本溪工业基础扎实、生态资源得天独厚。早在2003年,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时,本溪就提出以钢铁为支柱,旅游、中药和钢铁深加工为接续产业的发展定位。

  多年来,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本溪市委于2018年进一步确立了“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生态立市”的发展战略。

  今年8月19日,中共本溪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会通过《关于生态立市推进绿色发展的意见》。

  在这次全会上,本溪市委书记姜小林说:“制定出台意见是市委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深入落实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一系列部署,全面落实省委‘五大区域发展战略’‘一带五基地’建设工作安排的具体行动;是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保护修复力度,巩固本溪生态环境保护成果,坚持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的客观需要;是厚植生态优势、彰显生态魅力、凸显生态价值,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发展优势的必然选择。”

  这次出台的意见提出,生态立市就是以环境保护和治理为前提、以绿色产业为支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绿色生活为基础、以全民参与为保障,让本溪的生态美起来、产业强起来、百姓富起来。

  未来,本溪将以打造生态环境样板区、绿色产业示范区、生态体制改革试验区、绿色生活先行区为战略定位,建设生态山城、美丽本溪,努力将本溪建设成为“两山”理念北方示范城,谱写美丽中国本溪篇章。

  (转自9月6日《中国财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