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在沙尖子地区提起西海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这儿流传着很多关于他的故事。其中,最振奋人心的就是西海山智夺日本军火船的事儿。”在前往事件发生地遗址——桓仁满族自治县沙尖子镇沙尖子村金坑老虎哨的路上,沙尖子学校思想品德老师刘长波激动地说。

    古人云:“山木自寇,源泉自盗。”据刘长波讲述,当年,沙尖子水旱码头可谓车水马龙,盛极一时,自然而然地成了日本侵略者眼中的“一块肥肉”。他们在当地烧杀抢掠,百姓苦不堪言,奋勇抵抗侵略者的斗争从未停止过。

    1937年的一天,抗联英雄西海山得到可靠情报,说日本人要从丹东港运回一批军火到沙尖子码头。听说这一消息后,西海山高兴极了,他想尽办法继续打探更加详细的信息。当了解到押运军火的具体船只后,西海山便开始仔细策划夺船。

    分析过沙尖子码头到丹东港的水路运输特点后,西海山认为,金坑老虎哨是军火船的必经之地。而金坑老虎哨水流湍急,纤夫行走艰难,山上的老虎洞是一个易守难攻的绝佳隐蔽之处。

    接下来的日子里,西海山带着手下每天隐蔽在金坑老虎洞里静静等候这艘军火船。苍天不负苦心人,终于有一日,当日本鬼子的军火船走到老虎哨,纤夫艰难拉纤,船行得最慢时,西海山带人从老虎洞里冲出来,打死船上押运军火的鬼子,成功截获这批军火。

    在金坑老虎哨,当时纤夫拉纤留下的划痕还清晰可见。听着刘长波的讲述,当年西海山智夺日本军火船的场景仿佛再现在记者眼前。青山不改,绿水长流,英雄虽已逝,但英雄的故事却永远流传。

    近年来,沙尖子地区利用自然优势大力发展大榛子产业,当地村民们还借助镇党委、政府复原沙尖子水旱码头遗迹、开拓古镇乡村旅游产业的大好时机,积极开办农家乐和特色民宿,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兴旺。

    10多年前,刘长波借助国家提倡开发校本教材这一有利时机,收集整理桓仁的山水故事和当地抗战事迹编写了《可爱的家乡》,西海山智夺日本军火船的故事被编入这本教材中,更多的孩子通过刘长波的讲述,知道了这一发生在家乡的英雄故事。金坑老虎哨也成为当地缅怀抗联英雄、铭记抗战历史、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之一,每逢有外地游客途经此处,当地人会自豪地讲起那段惊心动魄的故事,让英雄事迹历久弥新。

    本报记者 肖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