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绩揭晓后,一些本来学习成绩优异、甚至在平日模拟考试中名列前茅的考生,因心理压力过大、紧张过度而未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学子们熬过了十年寒窗,却最终败在了心理那道“坎儿”上,这背后所反映的又是什么呢?

  其实,部分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孩子学习成绩,却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的现状。其实,孩子的心理健康涵盖面很广,它包括智力发展水平、情绪稳定性、学习适应性、自我认识的客观化程度、社会适应性、行为习惯等多方面,这些方面有任何一点出现问题,都会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家长和学校在关注孩子学习和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应对心理健康引起重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有调查显示,孩子的心理健康与否,与家庭心理氛围是否和谐有着直接联系。同样,学校的作用也不可忽视,俗话说,育人先育心,学校作为教书育人之地,更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列为日常“必修课”,一以贯之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多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让这门关乎孩子一生的课程,真真切切地落到实处中去,使他们心里充满和煦的阳光,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