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剪纸有着悠久的历史,数百年来民间的心手相传,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色和文化内涵,是满族民间艺术的代表。2015年,本溪满族剪纸经辽宁省政府批准为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七十岁的刘桂芝,正是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刘桂芝与剪纸结缘是受姥姥的影响。小时候,她看到巧手的姥姥剪下生花,引起了她浓厚的兴趣。她跟着姥姥一起剪,姥姥手把手的教,让剪纸的种子在她幼小的心灵里萌发,并成为一生的热爱。

    小时候,人人都夸刘桂芝手巧,剪出的东西有模有样。参加工作,当了教师,她把这个特长用在了教学当中。她用剪纸做教具、布置学习园地颇受师生们的好评。但真正让她在剪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还是在退休以后。

    2004年,刘桂芝从市南一小学退休了,清闲自在的日子让她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喜欢的事情。无意中,她看到央视报道中央美术学院靳之林教授到陕北深入生活的节目,其中提到了挽救民间剪纸艺术的话题,让她很受触动。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她给靳教授写了封信 ,同时把自己的几件剪纸作品随信寄去。没想到,不久她就收到了靳教授的回信,靳教授在信中肯定了她的作品,并鼓励她把剪纸艺术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受到鼓舞和启发的刘桂芝,就此认真地研究起了剪纸。她开始大量购买剪纸艺术的书籍,广泛搜集资料,多方联系拜访名家,切磋交流剪纸技艺。她还通过参加各类剪纸大赛和艺术展,拓宽视野和思路,悟出了很多哲理和技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有力地推动了本溪剪纸的发展。

    德艺双馨的刘桂芝得到了各界的认可,这些年来,她创作的剪纸作品屡次获奖,个人也获得了许多荣誉,但作为本溪满族剪纸传承人,她始终不忘对剪纸技艺的传承。从2012年开始,她先后带了王志国、江娥、袁淑晶、崔春花、刘丽欣、滕飞等六位弟子。刘桂芝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技艺和感悟传授给他们,在她的悉心培养下,弟子们也是学有所成,各有千秋。每到非遗宣传、基层慰问、文化艺术节等活动时,人们常能看到她们师徒同台的精彩展示,为满族剪纸的传播推广,可谓不遗余力。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桂芝将传统满族剪纸技艺与现代艺术相融合,有力地推动了本溪满族剪纸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为此她被辽宁省剪纸学会授予特殊贡献奖。可在刘桂芝看来,这些年来最令她感到欣慰的是,满族传统剪纸又得到了人们的关注与喜爱,也越来越多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当中,这项古老的民间技艺将后继有人,这朵民族艺苑的奇葩,在满族之乡常开不败,绽放夺目光彩。

    本报记者  蔡升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