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被赞为“素中之荤”。现代科学研究发现,香菇、林下木耳和滑菇等食用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等多种天然营养成分,这让食用菌顺理成章地成为备受广大消费者推崇的绿色健康食品,拥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处长白山余脉,境内气候温润,森林茂密,水源纯净,被誉为“天然氧吧”,是发展食用菌产业的绝佳地区。近年来,该县充分发挥地域优势,鼓励和引导古城镇、桓仁镇和华来镇等多个地区的农民发展食用菌产业,小小食用菌逐渐成了艳丽绽放于山林间的“富农花”。

  经过长达二十余年的艰难探索和总结,该县境内的食用菌产业不断壮大,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全县食用菌种植共达到788.6亩,年产值3000余万元。

  迎风绽放的“富农花”不仅引来新宾、通化和集安等地的学习者,还“飞入”北京、上海和杭州等一线城市的百姓家,成为餐桌上备受青睐的美味佳肴。

  “富农花”为民“捧出”金山银山

  清早,红日刚刚从东山头透出半边笑脸,桓仁镇大甸子村村民董福君便开着拖拉机到自家的林下木耳基地里采摘木耳。他曾是一名伐木工人,后来,因为伐木业不景气,便辞掉工作返回村里种植林下木耳,一干就是近10年。

  “这批木耳还没晒好,就有人赶着用微信转账订货。现在依靠山林过上了好日子,真后悔当年砍那么多大树。”谈起自家的林下木耳,董福君笑得比花儿还灿烂。据他估算,今年雨水充足,是个好年头,2万多袋木耳至少能净赚7万多元。

  致富故事同样即将在古城镇新江村上演。“再过几天俺们就得起早贪黑地采摘香菇,平均一天能摘1000多斤,拉到冷库就有人收,根本不愁卖!”古城镇新江村香菇种植户高景义望着大棚里悄悄生长的香菇得意地说。

  端午佳节前夕,还没走进高景义家的香菇大棚,香菇菌棒散发的阵阵清香早已扑鼻而来。高景义告诉记者,去年香菇成熟的时候,近十位农民边听音乐边采香菇,别提多热闹了。他把刚采摘的香菇拉到香菇冷库去,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卖给广东客商,短短几天就收入了1万多元。

  如今,在桓仁地区,像高景义和董福君这样依靠食用菌富起来的农民数不胜数。日常忙碌劳作中,他们收获的不只是财富和笑容,还有满满的自信和从容。

  产业人才以“致富经”引领农民奔小康

  培植食用菌,看似简单易操作,实则异常艰难。一旦掌握不好蒸料、通风、控温等技术,顷刻间,大半年的辛苦便付之东流,可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所以,技术人才的作用就显得异常重要。近年来,政府积极鼓励各村组建食用菌种植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致富带头人和产业大户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在此进程中,致富带头人们经常深入食用菌基地,以现场问答、演示的方式讲解蒸料和菌种通风、控温等种植技术,提高农民们的种植技能。“这些年,很多乡亲靠着跟我学种香菇过上好日子,我感到挺欣慰的。”桓仁满族自治县八里甸子镇川头村香菇致富能手王霞笑着说。

  每年制菌、蒸料期间,王霞每天都辗转于乡亲们的香菇基地之间,经常从清早忙到深夜,一日三餐都是在香菇大棚里吃。待香菇进入生长期,她又开始忙着指导乡亲们如何细心通风,控温。

  十年间,王霞用自己的香菇“致富经”引领全村30多户农民走上致富路。乡亲们纷纷盖起了新房,开上新车,把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儿。

  一些产业大户还鼓励农民将香菇、林下木耳等菌棒带回家,这成为又一创举。农民借到合作社打工的机会,学到成熟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后,便能从合作社订购菌棒,尝试自主经营。种植过程中,合作社免费指导社员如何正确灭菌、消毒,合理利用大棚空间。待食用菌成熟后,合作社会按市场价回收,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激发农民发展食用菌的积极性。

  合理销售战略让“富农花”香飘万里

  虽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一项产业的壮大与持久绝对少不了合理的营销战略。这些年,桓仁食用菌逐渐被更多外地人所熟知,从众多食用菌产区中脱颖而出,除了长白山余脉独有的自然气候、地理优势外,更主要在于当地人善打“品牌战”和“网络战”。

  各合作社坚持手工采摘,经过精挑细选的食用菌便拥有了良好的口感和外形。近几年,各村纷纷在帮扶单位和政府的支持下建起冷库,解决了食用菌的储存和保鲜问题。

  除了依靠外地商贩收购鲜货外,各地获使用太阳光照,自然风干的传统晾晒方法,将部分品相优良的食用菌晒干,或引进创新设备对其进行腌制。经过包装的产品附加值随之增加,优质食用菌品牌也逐渐树立起来。

  除了打好“品牌战”,该地区还注重打好“网络战”,政府鼓励农民上网查询林下木耳、猴头菇等食用菌的先进培植方法。在网络购物平台上开办网店,使林下木耳、猴头菇等和香菇等食用菌先后乘借淘宝、微商的东风逐渐“香”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