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凭信用村信用户的证明,不用抵押、不用担保,就能从邮储银行贷到款,真比以前省事儿多了。”五里甸子镇老黑山村村民对“银行+信用村+信用户”的助农新模式由衷感叹。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我市银行机构在人民银行本溪市中心支行、本溪银保监分局等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发挥金融经济“助推器”作用,在政策、流程、投向上不断向重点农业产业倾斜,并积极对接县域龙头企业、农村特色优势产业等,取得实效。截至4月末,我市银行机构投放涉农贷款余额164亿元,比年初增长4.5亿元,增长2.85%。

  开发信贷产品,让更多农民有“资”可融。针对农民、涉农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的情况,我市银行机构结合实际,开发林权抵押贷、参易融、中草药惠农、牧担贷、农担贷等惠农信贷新产品,帮助涉农企业、农业大户解决融资难问题。一些银行机构还引入金融科技,利用大数据,拓展涉农企业及农户的金融产品可获得性。农行本溪分行服务“三农”的互联网融资产品“惠农e贷”,自去年上线以来,不断扩展涉农“白名单”客户数据,让很多农民享受到了线上秒申、秒批、秒到账的快捷融资服务。

  拓展融资思路,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我市银行机构根据产业从业主体的特征,以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中心,探索开发“银行+政府+农户”、“银行+农业龙头企业+农户”、“银行+农民合作社+农户”、“银行+信用村+信用户”等多种合作模式,“贷”动农民致富。像工行、农行、邮储银行等机构,他们积极与农委、扶贫办等政府相关部门对接,通过风险补偿金的方式,助力龙头企业、农业大户发展,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

  创新服务方式,实现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在监管部门的指导下,我市银行机构不断在乡村搭建助农金融服务站、服务点,改善农村金融环境。其中农行已在我市县域搭建助农服务点300多个,中行、建行等助农服务点也已设立很多,并且还在加紧推进中。不仅如此,各行还以手机银行为平台,打造移动金融服务生态圈,加大在农村衣食住行及就医等生活方面的应用,让农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便捷的金融服务。

  本报记者 涂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