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湖北西部边陲的神农架林区坐拥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山伐木的“木头经济”曾是其经济支柱。近年来,既要生态“高颜值”、发展“高质量”,还要民生“获得感”,神农架先行试点国家公园建设,放下“伐木刀”,端起“生态碗”,施行最严格的保护,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初步实现了环境保护、转型发展、生态惠民的同频协奏。

    伐木工变护林员

    山高谷深、溪流纵横,地处长江之北、汉水之南高山地带的神农架拥有着全球中纬度地带唯一保存完好的北亚热带原始森林、最多样化的地貌和环境。

    神农架国家公园板壁岩风光(2018年5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在神农架丰富的自然资源中,森林资源尤为丰富,储量占据湖北省总量的三分之一。“因建设需要大量木材,上世纪60年代左右,国家决定大举开发神农架。”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副书记张建兵说,“近万名工人响应号召,从南北两个方向同时向神农架腹地推进,路修到哪里,就砍伐到哪里。”

    张建兵是一个标准的“神农架二代”,1978年从麂子沟林业队一名伐木工人干起,最终成为国家公园的主要管理者。“到1982年,神农架林区累计向国家提供180余万方优质木材。”

    伴随开山伐木而来的是诸多生态问题。1982年起,神农架相继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开始由资源消耗向资源保护转轨。2000年3月,神农架全面停止天然林采伐,林场的工人放下“伐木刀”,变为护林员,成了守护野生动植物的好手。

    神农架神农顶景区盛开的高山杜鹃(5月13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近40年的“木头经济”被终结,作为生态屏障的神农架却在发挥更大的效益,“水塔”“绿肺”“生物种质资源库”等功能日益显现。“经过不懈努力,神农架森林覆盖率上升到91.1%,为华中地区涵养了优质水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每十滴水中就有一滴来自神农架。”张建兵说。

    国家公园带来全面严格保护

    神农架国家公园大九湖冬景(2017年1月12日摄)。

    清晨,林中的雾气还未散尽,神农架大九湖管理处的管护人员就开始巡山了。与单一的林业巡护不同,他们的管理职责扩展到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背包里不仅有防火设施、帐篷,还有各种各样的科研设备。遇到有野兽足迹的地方,便架起相机、拿出本子进行记录。

    大九湖管理处管护人员开展的综合管护源自神农架国家公园的建设要求。2015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将神农架林区纳入国家公园全国首批9个试点之一。神农架由此进入国家公园大保护的时代。

    神农架国家公园大九湖风光(2018年5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新成立的神农架国家公园总面积1170平方公里,占神农架林区总面积虽然只有35.97%,却分布着世界自然遗产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湿地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等11种类型的保护地。神农架国家公园整合了11个自然保护地和多个管理机构,组建成立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实现了“山水林田湖草”的全方位、一体化管理。

    理顺管理体制的同时,神农架还通过立法实施最为严格的保护制度。去年5月1日,《神农架国家公园保护条例》正式实施。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王文华说,国家公园内的一草一木都得到严格保护。已经开发完成的游憩展示区,也在充分考虑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实行游客限量进入。

    “空中有飞机、山上有哨所、路口有探头、林内有巡护”,在神农架国家公园信息管理中心,记者看到,国家公园内游客数量、辖区内小水电生态流量、巡护员实时位置一目了然,部分核心地带还安装了电子围栏,一旦有未经批准的游客进入,立即警告驱离。

    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大龙潭拍摄的金丝猴(2018年1月25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如今,在神农架国家公园,草木葱茏、流水潺潺、空气清冽,时常能遇到撒欢的野鸡、野羊等动物。草长莺飞的湿地山野,广袤神秘的原始森林,已经成为神农架最宝贵的资源。

    端上“生态碗”民生有保障

    游客在神农架国家公园大九湖游览(2018年5月18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生态美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旅游已经成为神农架的支柱产业。数据显示,2018年接待游客1590万人次,实现旅游经济总收入57.3亿元,对神农架GDP的贡献已超过50%。如果反映在就业、税收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上,可能占到三分之二以上。

    “神农架人历来是靠山吃山,但现在‘吃法’不一样了。端上了‘生态碗’,随着旅游产业由粗放发展到提档升级,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神农架林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周文合说。

    大九湖村民覃万梅原本在外务工,目前在坪阡古镇拥有多家餐饮店铺。现在,她的店铺每年纯收益超过300万元。

    严格保护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生态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我要把之前对生态犯的错误都弥补回来!”望着亲手栽种的百亩生态林,木鱼镇青天村村民林廷洪说。过去,日子过得紧实,他超额砍伐坐了2年牢;现在,他在公路边建起民俗农庄,做起“茶叶种植加工+体验观光”的生意,收入不菲。

    “保护,牺牲的可能是近期的现实利益,得到的却是长期的优势和价值。”神农架林区党委书记周森锋说,未来,神农架将继续坚持“保护第一、生态优先”的理念,努力打造成全民共享的国家公园、世界生态旅游目的地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新华社记者 李思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