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春风和暖,记者来到本溪市最老的城区溪湖区蹲点调研。一踏入溪湖区地界,道路两侧满是带有历史感的建筑,墙面上“您好,本溪湖!”几个红色大字,给人一种温暖的力量。

    “南有汉冶萍,北有本溪湖。”1917年,孙中山曾在《建国方略》中提及这片土地。从1904年开始,这里先后建起本溪湖煤矿、1号高炉,是本溪地区工业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不仅为共和国的煤铁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也是本溪最繁华热闹的主城区。

    斗转星移,随着本钢厂区逐步向西南新建和扩建、本溪主城区向东南转移,溪湖区优势渐失。由于资源枯竭和环境治理,彩屯煤矿、本钢一铁厂、本溪水泥厂等曾经辉煌一时的老企业陆续关闭,产业空心、城区破旧等问题成为溪湖区的发展难题。

    本世纪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溪湖区委、区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矢志不渝地探索老城区转型发展之路,积极落实棚改等相关政策,产业发展、城区面貌、居住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连日来,在溪湖区的企业园区、社区街道,记者深切感受到老工业城区的变化和干部群众昂扬向上的力量。

    溪湖,城区虽老,但精气神十足!

    产业转型瞄准再生资源

    4月8日,本溪市推进废钢基地建设协调会在溪湖区召开,专题研究如何将溪湖区打造为千万吨废钢铁配送基地。这不仅是区里的大事,也是本溪市的产业发展重点。

    溪湖区要把废钢铁产业做大做强!

    十多年前,因为有铁矿石、铁选厂,吃饭不愁,溪湖人的日子还算好过。但这几年,随着本地矿产资源逐年减少,产业单一让溪湖区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转型发展已经箭在弦上。

    在本溪湖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刘宏伟向记者讲述了溪湖人寻求产业突破的过程:2010年,溪湖区建立东风湖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利用本钢的上下游产业引资建企业,2012年,更名为东风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园,重点利用本钢的工业固体废弃物钢渣、水渣、尘泥等发展循环经济,成立了20多家再生资源企业,2018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2018年2月,晋升省级园区,更名为本溪湖经济开发区。

    远通公司是一家废钢企业,2012年入驻,是国内第一批具有废钢加工资质的企业,因为发展对路,到2018年,生产经营数据攀上新高,年纳税额是上一年的10倍。

    远通的成功,点亮了溪湖区做大再生资源产业的希望!

    经过考察论证,废钢作为钢铁循环使用的优势再生资源,市场巨大。2018年,溪湖区成立本溪市废钢铁加工配送基地,经本钢牵线搭桥,面向全国废钢企业招商引资。

    4月11日,记者来到辽宁吉和源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这里设备先进、仓储用地开阔。企业负责人张力波告诉记者,企业总投资1.7亿元,2018年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生产。入驻溪湖区,既是看中本钢的市场,也缘于溪湖区打造的良好营商环境。

    吉和源还以商招商,把中国500强企业——厦门建发集团引到溪湖区。厦门建发通过与吉和源合作经营,把废钢铁产业纳入供应链运营。4月19日,厦门建发入驻溪湖区的签约仪式正式举行,将建设全国废钢铁加工配送示范基地。

    一年来,在本溪市委、市政府和本钢集团的支持下,溪湖区历经30余次论证商谈、50余次调研勘察,如今,废钢铁基地已经拥有400万吨产能。

    从靠铁粉勉强吃饭,到靠发展循环经济吃饱吃好,溪湖区找到了老工业城区产业转型之路。

    老城区人民收获幸福感

    老工业城区为新中国作出的贡献,党和国家始终没有忘记。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的采煤沉陷区治理,到本世纪大规模的棚户区改造,溪湖区先后有10万户居民受益。

    20多年前的溪湖区,到处是低矮、破旧的棚户区。如今,一片接一片的住宅新区述说着一个地区从衰落走向繁荣的历史。

    在彩屯街道彩进社区,社区党委书记李广大告诉记者:“小区于2006年底建成,居民都是从溪湖区彩北、竖井、东风等地动迁上楼的,12年前,居民们告别了低矮潮湿的小平房,搬进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实现了安居梦。今年,政府又对小区各项设施进行了全方位改造。”

    走进小区,映入记者眼帘的是粉刷一新的楼体和刚刚更新的89个单元门,两条平整的沥青路将小区与周边相连,不远处的休闲广场上居民在遛弯和娱乐……整洁的生活环境、便利的生活设施,让社区居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4月10日,溪湖区政府召集各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开会,商议如何巩固城区治理和环境整治成果,对试探性反弹违建坚决予以清除。两年前,本溪市综合整治主城区环境全面启动,溪湖区先后拆除违建6000多处,老旧小区综合整治共涉及38个社区,60多条街巷路得到改造,同时结合老城区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和时代要求,对主路溪湖路沿街风貌进行了改造。

    河东街道办事处立新社区党支部副书记韩杨说:“当时,我们小区的40栋楼房附近,有乱建831处,从登记、发动到最后结束,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全部拆掉,没有一家是强拆的!”

    4月12日,在柳塘社区,记者来到居民李玉兰老人家探访。老人说起话来中气十足,“自打去年进行改造,咱们社区变化真大。不仅水电气供应全到位,还安上了路灯,居民家里冬天取暖问题也解决了。去年一冬天,俺家都在20℃左右,身暖心也暖。”

    李玉兰老人所在地区,在当地被称为“平改平”住宅区。2005年开始的本溪市城市集中连片棚户区改造,对那些确实无力担负个人缴纳房款的困难户,都统一安排到这里居住,270户居民,每月只需少量租金,便可安稳入住。

    去年,经过街道办事处积极沟通和申请,这里列入早期棚改小区改造计划,供水供电管网全部进行改造,供暖设施也在当年安装完毕并投入使用。记者看到,小区外部硬化美化设施正在施工。“从小破房到大居室,从脏乱差到洁净美,这日子一天天变好了!”对于未来的生活,李玉兰充满了希望!

    辽宁日报记者 张海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