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财政局有“三会”:每天由科长召集的早例会;每周由副局长召集的调度会;每月由局长召集的汇报会。日前,记者先后参加了这些会议,深刻体验到了该局开短会、讲短话、写短文的新会风。

    8:30,市财政局行政政法科的早会在办公室内准点“开场”:科长边霞用一分钟时间安排了该科当天必须完成了三项工作:上报新一轮会议定点协议;上报基建欠款偿还情况统计表;上报2019年一月份的工作要点。又用两分钟,她向科里的三位同志分享了财政部《关于会议费管理办法》中对问责的相关规定,以及一个小故事《别让心中的石头压得透不过气》。故事是讲“拖延症”的害处,有趣也很有寓意。随后,其他三名同志分别汇报当天工作内容,分享一则业务知识和一个小故事,每人三分钟。8:45,早会结束,大家开始新一天的工作。

    这样的早例会,市财政局的各部门、各科室每天都开,已经坚持了大半年。局办公室和机关党委组成督导组抽查,每周将早会开展情况上报局长方颖,而方颖几乎在每份上报材料上都有点评指导,反复强调“三个一分钟”,强调创新会议内容,对早会质量不高的科室批评严厉。

    是否小题大做了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访了几个科室,从不同角度给出的答案指向同一个结果:非常有必要。一曰,以前上班就闷头忙自己的一摊儿工作,不了解全市、全局的中心工作,甚至都不太了解一个办公室的其他人的工作,因为眼界、信息受限,虽然把自己搞得很忙,但实际上工作质量并不高。边霞讲,行政政法科今年就是经过科内充分沟通,将50多个市直部门所用财政资金按照人员工资、工作经费、运转费用进行了统一分类,改变了以往只知局部不见整体的管理方式。二曰,财政工作专业性很强,几乎每个人的工作性质、内容都不一样,通过知识共享、信息共享,丰厚了工作人员的业务结构,为设置工作上的AB角创造了条件。三曰,且不说这样故事多有教育意义,其实用一分钟讲好一个故事就非常难,局里要求我们每个财政干部干部都要能说能写,讲故事是一个锻炼口头表达和提炼归纳能力的好形式。

    每周由几位副局长分头召集的分管科室调每周由几位副局长分头召集的分管科室调度会开得也十分简短,只用一节课左右的时间。会议目的就是调度各项重点工作,立行立改。由于局党组充分授权,因此各副局长敢于拍板,而不是事无巨细都提请局里大会研究。局调研员耿伟说,刚开始这些科长都写书面汇报,一页一页地念,后来我跟他们说不用再总结成绩,就说还有哪些问题,打算怎么解决,所以现在会议越来越短,效率越来越高。

    市财政局的大会议室里挂着一台计时器,每月局长方颖召集一次汇报会,汇报者一发言就开始倒计时。很多人还记得,第一次启用时,原定每人发言8分钟,大家都做准备了厚厚的材料,结果临时改为5分钟,不少人没汇报完,急一脑门子汗。后来,方颖制定下发了一个汇报模板,并且反复强调要以更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对事物更加全面的了解,用更加科学而明确的工作思路写出精练的短文,讲出真正的短话。

    本报记者  尤勇